藜
说到藜,大家可能会很陌生,它是一种中药材。人们经常会用藜来泡茶喝,除了泡茶,还有很多其他的食用方法。那么藜到底有什么样的功效与作用呢?在食用的时候我们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就让小编介绍给大家吧!
藜是一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茎直立,粗壮,具条棱及绿色或紫红色色条,多分枝;枝条斜升或开展。
藜的叶片菱状卵形至宽披针形,长3-6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上面通常无粉,有时嫩叶的上面有紫红色粉,下面多少有粉,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为叶片长度的1/2。
花两性,花簇于枝上部排列成或大或小的穗状圆锥状或圆锥状花序;花被裂片5,宽卵形至椭圆形,背面具纵隆脊,有粉,先端或微凹,边缘膜质;雄蕊5,花药伸出花被,柱头2。
果皮与种子贴生。种子横生,双凸镜状,直径1.2-1.5毫米,边缘钝,黑色,有光泽,表面具浅沟纹;胚环形。花果期5-10月。
分布全国各地;广布于世界各国。生于田间、路边、荒地、宅夯等地。幼苗饲牲畜,也可供食用。全草入药,能止泻痢、止痒;种子可榨油,供食用和工业用。
药用价值
化学成份
全草含挥发油。叶的脂质中68%是中性脂肪,内含棕榈酸、廿四烷酸、油酸、亚油酸及谷甾醇、廿九烷、油醇、蜡等。根含甜菜碱、氨基酸、甾醇、油脂等。种子含油5.54~14.86%。
性味
甘、平,微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幼苗可作野菜食用,有人食后在日照下裸露皮肤部分即发生浮肿及出血等炎症,局部有刺痒、肿胀及麻木感,少数重者可产生水疱,甚至并发感染和溃烂,患者有低热、头痛、疲乏无力、胸闷及食欲不振等轻微症状。
药理作用
生长在日本的变种藜对蚯蚓有先兴奋后麻痹作用,其小有效浓度为水浸剂0.5%,醇浸剂1%;水浸剂排虫率为33%。食藜后经日光照射,可致"藜日光过敏性皮炎"。
有谓此病似与女性内分泌变化有关。曾有报道综合207例植物-日旋旋旋光性皮炎患者,其中因食藜发病者日8例,占42.5%。用维生素B12肌内注射治疗效果较好。
用生长在日本的变种藜浓缩水煎液,醇浸液,醚浸液,多量注入兔皮下,也会引起对日光和紫外线的过敏反应,不但在注射局部,且在远隔部位亦有潮红、水肿,甚至皮下出血和坏死,同时还有贫血及体重减轻。
此可能系因藜叶中感光物质进入体内,再经日光照射所致。豚鼠饲食试验,未见类似病症。
将藜的70%醇浸剂用于蛙、蟾蜍、鸽、小鼠、豚鼠、兔等,对呼吸先兴奋后抑制,终因呼吸麻痹致死;亦有降压和抑制心脏的作用;能增加平滑肌器官的运动,对末梢血管主要是收缩;对骨胳肌和运动神经常呈麻痹作用。
但连续用于兔和小鼠,可逐渐产生习惯性,使麻痹作用减弱,同时耳壳、四肢、尾根等处发生充血、浮肿、出血等症状,且可因紫外线照射而增剧。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杀虫。治痢疾,腹泻,湿疮痒疹,毒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漱口或熏洗;或捣涂。
①《本草拾遗》:"杀虫。"
②《纲目》:"煎汤,洗虫疮、漱齿匿;捣烂,涂诸虫伤,去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