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医养生 中药本草

砂仁的功效与作用 砂仁的食疗偏方有哪些

砂仁的出处

砂仁始载于《药性论》名缩砂密。

《海药本草》云:“生西海及西戎等地,波斯诸国。多从安东道来。”

《本草图经》云:“缩砂密生南地,今惟岭南山泽间有之。苗茎似高良姜,高三四尺,叶青,长八九寸,阔半寸已来。三月、四月开花在根下,五六月成实。”《药物出产辨》云:“产广东阳春县为,以蟠龙山为第一。”

从历代本草记载可见,自古砂仁产地就有国产、进口之分,“绿壳砂仁”即为进口者,“阳春砂仁”即为岭南栽培者。现今仍以广东阳春县所产为道地。质量好,产量大。

《纲目》云:“名义未详。取其密藏之意。此物实在根下,仁藏壳内,亦中此意。”《本草原始》:“此物实在根下,皮紧厚缩皱,仁类砂粒,密藏壳内,故名缩沙密也,俗呼砂仁。”

在中国的应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在古代就有很多书籍对砂仁的药用功效有所记载,其中在《本草纲目》里就有着砂仁可以健脾、化滞、消食的记载。砂仁一般生长在气温高,比较潮湿的地带,在中国南方种植比较广泛,砂仁香气浓郁,有甜,酸,苦,辣等多种味道。

《珍珠囊》:治脾胃气结治不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本草经疏》:气味辛温而芬芳,香气入脾,辛能润肾,故为开脾胃之要药,和中气之正品,若兼肾虚,气不归元,非此为向导不济。若咳嗽多缘肺热,则此药不应用矣。

《本草汇言》:温中和气之药也。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捷。

然古方多用以安胎何也?盖气结则痛,气逆则胎动不安,此药辛香而散,温而不烈,利而不削,和而不争,通畅三焦,温行六腑,暖肺醒脾,养胃养肾,舒达肝胆不顺不平之气,所以善安胎也。

砂仁观赏价值较高,初夏可赏花,盛夏可观果。

阳春砂

多年生草本,株高1.2-2m。

根茎圆柱形,匍匐于地面节上具鞘状膜质鳞片。芽鲜红色,锥状。茎直立,圆柱形。叶无柄或近无柄,叶舌关圆形,长3-5mm,棕红色或有时绿色,叶2列,叶片狭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5-40cm,宽2-5cm,先端尾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全缘,两面无毛或有时下面有微毛。花葶从根茎上抽出,长7-15cm,总花梗长3-10cm,被细柔毛,鳞片膜质,椭圆形,褐色或绿色,长0.8-2.5cm,先端钝圆,基部常连合成管状,穗状花序椭圆形,总苞片膜质,长椭圆形,长约1.8cm,宽约0.6cm,苞片管状,白色,长约1.1cm,膜质,先端2裂,花萼管状,白色,长约1.7cm,先端具三浅齿,花冠管细长,白色,长1.8-2.0cm,唇瓣圆匙形,白色,长宽1.6-2.0cm,中央部分稍加厚,呈现淡黄色或黄绿色,间有红色斑点,先端2浅裂,反卷,侧生退化雄蕊2,位于唇瓣的基部,呈乳头状突起,雄蕊1,长约1cm,花药长约6mm,药隔附属体3裂,先端裂片半圆形,反卷,两侧裂片细小,花丝扁平,较花药略短,子房被白色柔毛。蒴果椭圆形,长1.5-2cm,直径约1.5cm,具不分枝的软刺,棕红色。种子多数,聚成一团,有浓郁的香气。花期3-5月,果期7-9月。

绿壳砂仁

本变种与正种外部形态极相似,区别点是:本变种根茎先端的芽、叶舌多呈绿色,果实成熟时变为绿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

海南砂仁

与砂仁不同之处为:本种叶舌极长,长2-4.5cm。果具明显钝3棱,果皮厚硬,被片状、分裂的柔刺,极易识别。花期4-6月,果期6-9月。

2/15页
砂仁的功效与作用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