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睡得香 经络养生让你一觉睡到天亮
配合经络运行,做该做的事
根据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络是相对应的,早上五点到七点(卯时)走的是大肠经,这是佳的起床时刻。
因为大肠“起来工作”,就代表人们该起床上大号,将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了。早上七点到九点(辰时)走的是胃经,这时候吃早餐,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能力好。
而半夜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子时)走的是胆经,这时候正在进行胆汁的新陈代谢,也是我们躺下来睡觉的佳时段。凌晨一到三点(丑时),走的是肝经,是人体正在养肝血的时段。
凌晨三到五点(寅时),走的则是肺经,身体正在做气血的养护,通常有肺病或是感冒咳嗽的人,这时间都会咳得特别严重。如果在半夜十一点到凌晨五点这个时段,你没有让身体充分休息的话,这些脏器当然也无法各司其职,长久下来当然就会让健康每况愈下。
若能配合“子午流注”,养成晚上九到十点,迟十一点前睡觉,早上五、六点左右起床的习惯,让身体各个脏器的机能保持在好的状况,而且睡眠充足的话,自然也就能睡到自然醒了。
如今,不少人因为工作压力、生活琐事等原因心烦意乱,夜不能寐,忍受着失眠等问题的折磨。中医认为,睡眠的目的在于调整阴阳平衡,储备生命能量,是养生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睡眠不好,人的阴阳失调,必然造成精气亏损,影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失眠而苦恼的人,不妨在生活细节方面加以调整。
1.睡个“子午觉”
中医养生非常强调“子午觉”的作用,也就是说晚上(子时)要熟睡,白天(午时)要稍微休息一段时间。每天午时阳气正盛,休憩一会儿可以养阳。午睡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容易进入深睡眠,醒来后反而让人感觉没有精神。
2.晚上养心阴
人睡觉之时,五脏仍在不停地工作,特别是心脏为辛苦,需要有意识地“犒劳”一下它。睡前吃一点养心阴的食物,可帮助精神内守,安神助眠。冰糖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桂圆肉、百合,或一杯牛奶等,都可较好地补益心脏。
3.睡前调呼吸
所谓“静则生阴,阴盛则寐”,缓慢均匀的呼吸对进入睡眠很有帮助。这是因为人体呼吸的节奏慢了,心跳就会随之自然减慢,气血运行、生命活动也会慢慢缓和下来,这样的状态下,人才能安然入睡。一般来说,临睡之前不宜做大剂量的运动,也不宜有大喜大悲的情绪波动,可以适当静坐、散步,或听点舒缓的音乐等,使身体渐入佳“静”。
4.每天泡搓脚
睡前,用温水泡泡脚,再辅以足部按摩,比如涌泉穴(第二、三脚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对于促进睡眠效果非常好。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平衡阴阳状态的作用。在搓脚同时可以活动一下脚趾,比如第一脚趾是肝、脾两经的通路,多活动可以舒肝健胃、增进食欲。
中医这样解答睡眠问题
失眠,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祖国医学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浅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
从中医角度看,失眠基本为五种类型。清代雍正时期总理事务大臣马齐的家族里,从上到下四代人中,百岁以上的有15人。他在其所著的《陆地仙经》中,提到了“三眠魂自安”的睡眠保健法,值得现代人借鉴:“病龙眠,拳屈其膝也;寒猿眠,抱其膝也;龟息眠,踵其膝也,手足曲则心自定。大凡临睡时,万念俱绝,闭口瞑目,匀息侧身而卧,甚妙。”
一:肝郁化火
多由恼怒烦闷而生,表现为少寐,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方以龙胆泻肝汤为基础。
二:痰热内扰
常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洒成癖,导致肠胃受热,痰热上扰。表现为不寐、头重、胸闷、心烦、喛气、吞酸、不思饮食,苔黄腻,脉滑数。方以温胆汤为基础。
三:阴虚火旺
多因身体虚精亏,纵欲过度,遗精,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心烦不寐,五心烦热,耳呜健忘,舌红,脉细数。方以朱砂安神丸、二至丸为基础。
四:心脾两虚
由于年迈体虚,劳心伤神或久病大病之后,引起气虚血亏,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黄色少华,舌淡苔溥,脉细弱。方以归脾汤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