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医馆 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 养生须补足8种"气" 不易生病

现在的社会中,人们应都把精神力放在了事业上,对于养生二字到是陌生了很多。由于工作的压力大,人们就会产生忧愁、悲伤、苦恼。因为思虑大多,从而导致自己的身体健康指数下降。那么你想提高自己身体健的状况吗?你想使自己的身体大毛病不患,小毛病没有嘛?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中医养生的小常识,养生必须补足八中气。

养生须补足8种"气" 不易生病

中医认为气不断地在全身流通着,维持着人体的气态平衡,气虚容易百病生,因此,注意补足气。

中医对气有很多深入研究。中医认为人体内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气,在多数情况下气伴随着血液周流全身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脉内外、肌肤腠理,无处不有,无所不到。

元气

中医讲的气,是一种看不见而客观存在的流动着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它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基本的称为“原气”(又称之“元气”)。它包括肾阴之气和肾阳之气,是先天之精所化生,赖后天摄入之营养(指从肺吸入的自然界的“大气”和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脾胃消化后产生出来的“水谷之气”所合成)补充,故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有“人之有生,全赖原气”之说。外科大手术后,人体很虚弱,这就是大伤元气所致。人体的气与血有密切的关系,血液的流动靠气的推动,而气的产生也必须靠血的滋养才能逐渐化生。故中医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之说。大手术流血过多,气也随血外脱,气更虚;气虚不足,也可以摄血无权,不能统帅血液的流动,因而引起血液外流或内溢形成瘀血。所以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

气的产生也必须靠血的滋养才能逐渐化生

卫气

健康的人很少患病,甚至突然遭受风雨袭击也未必罹患感冒,而有的人则不然,稍有气候变化,受了一些凉风便喷嚏连作,鼻酸流泪,怕冷发热,骨楚头痛,感冒即起。原因是前者体质壮实,卫气很强,后者则体虚衰弱,卫气不固。卫气行于脉外,其性刚悍,不受经脉约束,气行迅速而滑利,内至五脏六腑,外至肌表腠理(汗毛孔)无所不到,有温养脏腑,滋润肌肤,保卫肌表,抗御外来侵袭(邪气)作用,故名卫气。中医有句名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卫气在人体清醒的情况下,或外界发生突然变化产生应激反应时更为明显;而安静入睡时,卫气的功能明显下降,所以需加盖衣被以弥补卫气不固之弊。

经常服用《世医得效方》的玉屏风散有补气、固表、止汗的作用,能使卫气加强,对预防感冒和治疗气虚汗出有一定的功效,常患伤风感冒者不妨一试。另外体内还存在着一种对疾病有防御与抵抗及组织再生能力的气,中医称之“正气”,是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相结合而成,也包括卫气在内。卫气强的人往往正气也较强。如果正气不能抵抗邪气,人则患病;如果邪退正复,人体就逐渐康复;如邪盛正衰,正气不能自还,可导致疾病恶化。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和气功养生,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调节情志,可加强正气。

五脏六腑之气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各有其气。脏腑之气盛,则人之肌体生机勃勃,体质强壮,精力充沛。反之脏腑气虚,精神不振,情绪低落,体质亏虚,易招致外邪,百病丛生。

肺之气

中医学中的肺,主管呼吸,有“肺主一身之气”之称。吸入的大气与水谷生化的谷气相合,积于胸中之气称之“宗气”,是一身之气的运动输布的出发点。肺气虚,则宗气不足,语声低微,呼吸短促,动则加剧,疲惫不堪,懒言汗多,舌质淡白,脉虚无力,咳嗽多痰。如不纠正,则可进一步影响其他脏腑生理功能。肺气虚可用人参、蛤蚧、党参、黄芪、五味子等治疗。

肾之气

中医学中的肾是全身之气根,有“气归于肾”之说。肾主一身阳气,肾阳衰微,则一身之阳气皆虚。肾气的盛衰与生长发育、年老衰退有密切关系。肾气虚的人会产生腰脊酸楚,下元不固,可出现遗精,滑精,早泄频发,或夜尿频多,遗尿,小便失禁,头发稀疏,须发早白,牙齿脱落,五更泄泻。肾气虚还可影响肺的功能,气喘不能平卧,动则气急等等。肾气虚可用山萸肉、巴戟天、仙灵脾、菟丝子等治疗。

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