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常识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腹泻
神阙穴为任脉经腧穴。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二者皆经过脐。此处又为冲脉循行之所,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故冲、任、督三脉“一源而三歧”,皆交汇于脐,故神阙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加之奇经八脉纵横上下,沟通内外,所以神阙与百脉相通,内联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故神阙穴有调理脏腑,扶正祛邪,温补脾肾,回阳救逆,调理脾胃,理肠止泻,息风开窍,宁心安神,交通心肾,制约膀胱,温经通络,祛风除湿,调和气血,调补冲任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刺激神阙穴会使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以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提高免疫功能,激发抗病能力,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尤其是能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调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从而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该穴五行属土,为土中土穴,可统治一切与脾胃有关之疾,还具有保健强体之功,自古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正如古人所云:“三里有白术之强,桂附之热,参茸之功,硝黄之性。”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刺激足三里穴能使胃肠蠕动变得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调节心律,而且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还有双向调节作用,从而提高机体防卫疾病的能力。
合谷属多气多血之阳明经,偏于补气、调气;太冲属少气多血之厥阴经,偏于补血、调血。两穴一阳一阴,一气一血,一腑一脏,一升一降,上下相配、阴阳相配能够使气血同调、阴阳同调、脏腑同调,达到调和营卫、祛风解表、宽胸理气、平肝息风、镇静安神、解痉止痛、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止痛之功能。中脘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属任脉,为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穴位下正好是胃体中部,具有调理脾胃,化湿降逆(在于升降、燥湿的调理)。丰隆穴为古今医学家所公认推崇的治疗痰湿证的首选要穴,具有通经活络、通调脾胃气机,能使气行津布,中土得运,湿痰自化的功效。针刺听宫穴可以刺激鼓岬黏膜表面的血管神经丛,治疗耳鸣及眩晕。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之输穴、原穴,是心原气留止之处,为养心神要穴,具有宁心安神、通经活络、开郁散结之作用。印堂穴位于督脉之上,针刺印堂穴能通窍苏厥,通调十二经脉之气,使阴阳协调,气机畅达。
针灸并用治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大多数病人常无明显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不适和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嗳气等。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常常并不一致。慢性胃炎可由于治疗不规范、不彻底甚至不合理等,造成患者病情时好时坏,症状时轻时重,迁延难愈,给许多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带来长期、很大的痛苦和精神折磨。近年来,治疗慢性胃炎针灸并用,对迅速减轻患者症状、加速病情好转疗效不错,简介如下。
取穴:印堂穴、中脘穴。
治疗方法:印堂穴常规针刺,平补平泻手法即可,每5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
慢性胃炎虽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治疗起来并不容易,特别是许多患者病情迁延日久,但改善症状往往都不容易。印堂穴是平衡针灸中治疗胃炎的专穴,单一使用对许多慢性胃炎患者减轻症状、加速病情恢复就有很好的疗效,中脘穴为腑会,且为胃之募穴。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而古人早就告诫说中脘穴“凡六腑疾患,皆可酌情取用”。
西北之地,高寒阴湿,慢性胃炎患者中,以辨证为虚寒证型的为主,百笑灸取“寒者热之”之意,且具有安全易用、热力稳定、均匀、时间恒定、易于掌握、便于推广的特点和优势,特别是经过培训后患者或家属就可安全、方便使用,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
结语:看了本文,大家对针灸一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了吧。其实,针灸的功效很好,但是找准穴位是关键,随着时间的发展,针灸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出现了艾灸等针灸疗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