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从脚起” 中医十一个足底养生保健法
五、走路时脚会痛
症状:走路时脚会痛,有些人痛在脚跟,有些则是脚底痛,有时候早晨起床或休息后一开始走痛,甚至走一步痛一步。
医生怎么说:
专家强调,脚跟痛和脚底痛不同,如果痛在脚跟,常见的是足底筋膜炎。脚后跟有块厚厚的脂肪垫,随着年纪渐长或受力过久或体重过重,脂肪垫萎缩,走路时脂肪垫被挤压到两侧,相对中间会变薄,脚跟着地时就会痛,愈走愈痛。
如果刚起床时脚踩地,一阵刺痛,走一走就好,这是因为“腰髋骨不在适当的位置,”北医针伤科主任专家指出,早上刚起床的瞬间,髋骨仍维持歪斜的角度,稍微走动一下、又不痛了,这是因为“髋骨松开了,髋骨与腰椎的距离也跟着改变,”有些人坐长途车,起来的瞬间很痛,动动身体走走路又好了,这也是髋骨的问题,专家说,如果只是脚的局部问题,应该是愈走愈痛才对。
走路脚会痛还有其他原因,像是长鸡眼(局部长期受到挤压、摩擦,导致表皮增厚形成的厚茧)、疣(乳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疼痛)或跖痛(脚掌痛),当脚掌、脚趾姿势不良或设计不良的鞋子使脚掌或脚趾承受的压力不平均,造成足部某些地方压力过大或跖趾关节脱位,长期压迫之下就会造成足部某部位的角质增生,后形成硬底。
有些老年人关节退化,“走久下肢各关节或小腿及脚底会痛,”专家认为,走路脚会痛与老化、过度使用或解剖构造异常及腰部神经受压迫有关联。尤其更年期女性,容易脚底痛(类似足底筋膜炎)或全身各处酸痛,专家的临床经验显示,女性停经后稍微扭伤或膝盖退化,比较容易觉得痛,但停经后有补充女性荷尔蒙又比较不痛,但因为医界对女性荷尔蒙仍有些疑虑,是否需要补充,仍需医师评估。
你可以这么做:
1.常常张开、转动脚趾
多做强化足底肌肉柔软度与强度的运动,多伸展、转动脚指,选对鞋,如果鞋子太硬,摩擦也会痛,如果不适合脚型,久了脚会变形、易酸痛。
2.找出自己的脚型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扁平足或有高足弓,经常买错鞋。或足部已经变形了,例如有拇趾外翻还常常穿高跟鞋会加速外翻的角度,角度愈变愈大,增加摩擦,发炎红肿,久了长鸡眼,更严重则会挤压到旁边的脚趾。
“有拇趾外翻的人经常会腰酸背痛或膝盖痛,”专家说,通常足弓塌陷的人容易有拇趾外翻,因为脚长期受力不均衡,身体为了走路会代偿性地改变骨头结构,腰骨或膝盖慢慢歪斜,从髋骨、膝盖髌骨、膝盖内侧到小腿、脚踝,一连串的影响,“结构就会出问题。”
很多人以为扁平足就是脚平平的,错!扁平足又分固定式(脚抬起来、放下去没有足弓)与柔软性的扁平足(脚不受压力时有足弓,踩在地上时就变成平的,没有足弓)。
专家提供简单自我检测的方法,脚沾水,踩在白纸上,观察水痕。正常的水痕在脚趾与脚跟正中间的脚掌宽度应为该处脚掌真实宽度约三分之一,如果超过三分之二以上,表示足弓太低了,整个脚掌都显现出来,则是扁平足;如果水痕面积小于三分之一表示足弓太高,则是高弓足;不论扁平足或高足弓的人因为长期施力不当,容易得足底筋膜炎。
另外,观察旧鞋磨损程度可得知自己常施力的位置,正常鞋跟的磨损是从外侧偏后,鞋底前部应是均匀磨损;如果鞋跟磨损严重偏某一侧,或鞋底前面大拇趾的位置很完整,第二趾的位置却磨损严重,或新鞋买没多久就严重变形,都可能跟走路习惯或脚变形有关。
结语:冬天很多人都有脚凉的毛病,要冷是万病的起源,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泡泡脚,对防病养生有超好的效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