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活保健 疾病预防

夏季易遇的传染病的防治

大肠杆菌导致腹泻

传染源:大肠杆菌。

按其致病机制可分为5类。

症状:

1、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大便每天3-5次,为黄色蛋花状,量较多。

2、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炎:分泌性水样腹泻,每天2-10次。

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临床表现酷似急性菌痢,但大便培养不出痢疾杆菌。

4、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恶心、呕吐和严重的痉挛性腹痛,腹泻为鲜红色水便。

5、黏附性大肠杆菌肠炎。

专家建议急性肠炎自愈性较强,其基本治疗方针是补液和对症处理。老年、婴幼儿以及重症患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如何预防:预防急性肠胃炎要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或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熟食品或隔夜饭菜要加热煮透后再吃,生吃瓜果要清洗并削皮;养成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餐具的清洗、消毒、保洁;菜肴佐以醋或大蒜,既能杀菌,又助消化,还能提高胃肠道抗病力。

沙门氏菌肠炎

传染源:伤寒及副伤寒甲、乙、丙以外的沙门氏菌。

症状:急性胃肠炎常伴有发热、呕吐、稀水样便。伤寒型肠炎症状类似伤寒,患者会持续发热,可伴有肝脾肿大。败血症型肠炎表现为弛张热。

如何预防:专家建议急性胃肠炎应以及时补液及对症处理为主,婴幼儿及年老体弱者应用抗生素治疗。伤寒型和败血症型肠炎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可选用氟喹酮类药,第三代头孢菌素等。

2/6页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