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活保健 心理减压

要学着去尊重老人的意愿

无论是对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还是身体的健康程度,那些被要求部分照料自己生活的老年人(实验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事实证明,那些有权利自由生活的老年人更快乐,也更健康。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远远不止是生活的不便利,更是对生活的无力感和不被需要感,这才是他们大的敌人,他们非常因此感到寂寞和无助。老年人时常感到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每天都没有目标,换句话说,就是失去了“奔头”,在空虚的时光里,他们更容易胡思乱想,过分在意自己的身体,或者一味地回忆年轻时的经历,这是使他们陷入无尽的迷茫和病痛的一大原因。

我们早已经不再生活在有了上顿没下顿的时代里,如今抛给子女的新命题,是如何让老人过得舒服而知足,毕竟,只有他们自己觉得好才是真的好。有时子女的好意反而促成了败局。如果我们真的爱父母,比起竭尽全力地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倒不如多给他们一些自由。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让他们自行料理早餐,选择是否去晨练,或者决定是否要买盆花草来陶冶情操,这样他们反而会感到更充实,也更有乐趣。子女倒不如拿出原本照顾父母生活起居的时间来陪他们聊聊天、说说话、散散步,有时心灵的空虚压到一切病痛。另外一方面,在给父母相对自由的生活的同时,帮助他们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在社区内参加一些培训班或兴趣小组,学学书法,扭扭秧歌,有时兴趣爱好能够令人容光焕发,同时还能结交一些年龄相仿、志同道合的朋友。

总之,在老人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目标,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建立与“老”朋友们之间的友谊,重要的,不要包办他们生活的全部,在生活当中给他们留一块“自有地”,使得他们能够转移注意力,这才是对父母真正的爱。

总结:老年人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也需要自由,子女希望给老人好的生活环境是好的,但是也不可以做的太过了,影响了父母与自己的关系则得不偿失。(文章原载于《大众健康》,作者:张薇薇,刊期:2012.08,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养生堂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2/2页
养老院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