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视频 央视健康之路

20110510央视健康之路:胡和平讲丙肝的危害和传播

编者按:一个健康的人可以形容为满面共光,如果是一个病态的人就说是面黄肌瘦,那么是什么情况造成的呢?告诉您,肝脏病变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为我们讲解丙肝的症状和治疗之法!

下面是本期节目的相关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胡和平:男,1961年8月生,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肝胆疾病专业组副组长,解放军消化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工肝与血液净化攻关协作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肝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亚太地区肝病学会会员,《胃肠病学》杂志编委,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等职。长期从事肝胆疾病的临床与相关基础研究,擅长疑难、复杂肝胆疾病的诊断与处理,在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肝胆疾病,及与肝脏移植相关问题的诊断与处理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丙型肝炎主要有以下几个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

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4.其他途径:15%~30%的散发性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不明。

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临床表现

1,急性丙型肝炎: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 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

2,慢性丙型肝炎: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ALT反复波动,HCVRNA 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

3,丙肝肝硬化:感染HCV 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 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水,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其生存率则急剧下降。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中央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1/1页
丙肝的临床表现丙肝的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