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视频 央视健康之路

20110226健康之路视频:崔永华讲千奇百怪异食癖

编者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吃的是五谷杂粮,可是有的人却吃很多玻璃、铁皮、杂草、泥土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病区主任崔永华医师看看生活中的这些人!

下面是本期节目的相关内容: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中央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崔永华,男, 1974年出生,山东人,汉族,中共党员,主治医师职称。1993年考取山东济宁医学院精神医学系,任学生会主席和团支部书记,大学期间获“省级优秀三好学生”和“省级社会实践模范”称号,1998年毕业,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获医学学士学位。1998年7月至2002年8月在天津市公安局安康医院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2002年考取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郑毅教授,攻读儿童精神病学专业,担任班级宣传委员,获甲等奖学金。2005年7月毕业后在北京安定医院工作至今。2008年考取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专业博士。目前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病区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儿童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具有多年的精神科临床经验,科研意识较强,科研经历丰富。多年来本人主要致力于儿童精神病学的研究特别将主要精力放在儿童抽动障碍领域的研究中,研究范围涉及该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以及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同时将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不仅拓展了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而且进一步完善了该病的治疗和康复模式,为本课题组在本领域的研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近三年先后发表相关学术文章近20篇,参编著作5部,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项目10项,发表科普文章100余篇。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其中以本课题组近年关于抽动障碍的研究为基础而撰写的《抽动障碍综合研究报告》在2006年全国精神科年会大会宣读。

异食癖的危害

异食癖的孩子的表现就是异食,较小的东西吃下去,较大的东西就用舌头去舔,不听人劝阻,躲在一边悄悄吞食,其危险不在于其行为本身,而在于儿童吃下去以后对身体的危害,可引起多种疾病。

另外有些孩子患有如寄生虫,蛔虫症,嗜吃泥土,墙皮,大便秘结或腹泻,大便中可见虫卵;还有钩虫病,脸黄,唇,甲均苍白,消瘦,疲劳乏力,食欲不好,腹胀,腹痛;此外缺乏某些维生素也可致异食症,如缺锌,不仅有嗜食异物行为还可能会有舌炎,口炎,以及异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异常行为,影响生长发育。

异食癖的分类

异食癖属中医“疳症”、“积滞”、“厌食症”范畴,多为乳食积滞,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所为,当以健脾益胃、消食导滞为治。中医辨证食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小儿异食癖

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能看到某些孩子总爱吃煤渣、墙皮、土块、纸张、毛发等“怪”东西,医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异食癖”或“嗜异症”。这是指婴幼儿在摄食过程中逐渐地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嗜好,对通常不应取食的异物进行难以控制的咀嚼与吞食。其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临床观察发现,某些缺铁性贫血和锌缺乏小儿部分有嗜食异物表现,当他们的贫血和锌缺乏纠正后,嗜异症状亦随之消失。因而临床上给那些嗜异症小儿服用铁剂或在膳食内补充锌剂后,许多小儿嗜异现象也消失了。故近年来认为本病与小儿体内缺铁、缺锌有根大关系。

因此,如果孩子有此现象,不妨给服点铁剂或硫酸锌。同时还要注意,小儿嗜异现象是一种心理失常的强迫行为,往往与家庭忽视和环境不正常的现象有关,初期可因无照顾,擅自拿取异物.日久成为习惯,变成不易解除的条件反射。因此,可多给孩子些关心,切忌简单粗暴,不可对小儿责罚和捆缚孩子的手足,这样不但不能解除嗜异习惯,反而使他们暗中偷吃此类不洁之物。

补锌治疗异食癖

缺锌是异食癖的病因,异食癖是缺锌的表现。缺锌可引起味觉素分泌减少。味觉素是一种含锌的唾液蛋白质,是维持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的重要营养素,故缺锌可引起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增生修复和角化不全,易于脱落,脱落的上皮细胞易阻塞味蕾孔,使食物难以接触或接触味蕾孔不全,不易引起味觉,或造成味觉减退、味觉敏感消失,或致味觉紊乱,发生食欲不振、厌食或异食癖等临床表现。国外曾有报道,异食癖患儿血清锌含量低,补锌后症状改善或消失。国内也有类似发现和临床诊治的经验。

对于异食癖的治疗,有缺锌、缺铁者及时口服锌制剂。婴幼儿在添加辅食时和年长儿食谱的安排一定要注意含锌食物的选择。平时要多关心孩子,加强对孩子的管教,生活上多一点关怀和照料。给孩子多讲授一些科学知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不偏食、挑食。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必须洗手,不咬指甲,不吃脏东西和不能吃的非食物性物品。定期给孩子做健康检查。

1/1页
异食癖的危害小儿异食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