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的身法有哪些
太极拳流派众多,今天小编带着大家来了解一下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距今也有百年多历史,武式太极拳讲究正确的身法,否则收效甚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武式太极拳吧!
武式太极拳的源流
武式太极拳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由河北永年人武禹襄所创。至今大约有130年的历史。
武禹襄,名河清,自幼酷爱武术,曾习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青萍学赵堡太极拳,备悉理法,并于同期得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谱》。他通过对拳谱的研究和本身练拳体验,创编而成武式太极拳。之后他更精研拳理,勤于实践,写出多篇具有代表性的太极拳理论著作,其著作皆根据其本身体验,简练精要,无一浮词。
武禹襄之甥李亦畬,从1853年开始跟武先生学拳,秉承武先生文武双修、理法并重的治学方法,进一步完善了武先生所创的太极拳理论,其后,又将其拳艺授予郝为真 (当时李先生与郝家是邻居)。从此,武、李一派太极拳便由郝家承袭相传。由于郝家继承、发展和传授这一派拳艺的时间相当长,因此数十年来此拳又称为“郝式太极拳”。
练习武式太极拳必须有正确的身法,否则,轻则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重则可导致生理伤害,遗害终生。
(1)提顶:
意向上虚领顶劲,自然地提领全身,头不低,身不前俯不后仰,精神集中。
(2)吊裆:
两腿虚实要分清,裆如吊空一样,臀部有前送之意,小腹有上翻之势。
(3)松肩:
两肩要自然松开,不可上纵,不可用力,两肩要自然下垂。
(4)沉肘:
两肘尖要自然下沉,使肩、肘和手腕都能灵活运动。
(5)含胸:
两臂关节松开,胸不可前挺,两肩微前合,胸有内含之意,但不可前俯。
(6)拔背:
两肩关节要灵活,脊骨似有上涨、鼓起之意,不可低头。
(7)裹裆:
两膝有内向之意,两腿分清虚实。
(8)护肫:
两手各护半胸,两胁有微微内收之意,使胸中感觉松快。
(9)尾闾正中:
头向上虚领顶劲,脊尾骨向前托起丹田,身不前俯后仰,不左偏右倚,百会穴和会阴穴上下自然垂直。
(10)腾挪:
虚实变化自如,进退能随机应变,有动之意而未动,即预动之势。
(11)闪战:
动作一气贯通,身体四面旋转灵活,发劲迅猛,所向无敌。
(12)气沉丹田:
能够做到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顶,吊裆,尾闾正中就能以意行气,气能顺通地自然地注人丹田,使底盘稳固。
(13)虚实分清:
两腿虚实必须分清。虚,不是完全无力。实,不是完全站煞。精、气、神要贯注于实腿,有上领之意,身法不可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