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怎样练习太极拳技击快速入门

现如今练习太极拳的人群越来越多,大家都喜欢在业余时间里习练太极拳。那么练习太极拳的时候怎样学习太极拳技击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太极拳技击的快速入门的方法,一起学习一下吧!

太极拳技击

一、架子大

太极拳是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只有身肢放长,才能增强全身的弹性。劲生于弹性,弹性生于身肢的放长。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使躯干放长;沉肩坠肘,展指凸掌,使上肢放长;裆走下弧,脚趾抓地,使下肢放长。

太极拳的“松实”指周身连接放长的拉伸量。筋短就紧,筋长就松,松的幅度决定于周身筋骨的拉伸量,筋骨的拉伸幅度越大,松的效果就越好。老前辈称之为“抻份”,追求“宁练筋长一寸,不求肉厚一分”,筋长则力大,“筋长一寸,劲增十倍”。

力所能及的初学者应练大架子,加大运动幅度(即吞吐幅度),扎扎实实下一番苦功,追求一个“大”字——架子大,步子大。四肢拉大,八面支撑;抻筋拔骨,大开大合;屈要卷得紧,伸要展得尽。拧腰旋胯转膝踝,都要旋到大角度,有的甚至旋转360度而形成弹簧腿、麻花腰。这样,动作到位、意识到位、劲力到位,演练起来轻而不浮、沉而不僵、舒展大气、挺拔潇洒,给人以高雅圆美的艺术享受,久之能把身体某些被忽视部位的劲道也发掘出来,周身彻底揉开,原本僵硬的筋骨就会变得富有弹性,体软如面,骨硬似铁。

要达到上述标准,必须慢速低架练拳。低架是活动的桩功,低架出真功。低架子要求练拳过程中下肢弯曲,弓马步大腿放平,整个套路在演练过程中“平起平落不长个”,避免大起大落,尽量在同一高度完成全部动作。这样练习下肢筋骨肌肉短期内将发生显著变化,骨质密实、筋腱粗长、肌肉结实,下肢有力、底盘稳固、腰转灵活,从而增大周身运动幅度,开到家,合到位。到此阶段,才能真正做到用腰练拳,“腰如车轴,气为车轮”。练拳如同舞长龙,腰是龙头,四肢梢节是龙尾,其他关节依次舞动,将腰劲传到四肢百骸。

按照上述要求通过科学而刻苦的修炼,就能从大虚大实进而虚实结合,令周身筋骨彻底松开。此时的松是关节和筋腱拉开后“松活”的松,加大了自身内在的松紧空间。只有彻底松开,才能节节贯穿,经络气血流畅,内气迅速到达肢体梢节,全身精力充沛、气力备增、五弓合一,周身无处不弹簧。随着练功日久,功力不断增长,外形动作逐渐由大变小,“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意念则由小变大,逐步进入“重意不重形”的高级阶段。此时,有什么样的意劲,就有什么样的拳劲;有什么样的境界人格,就有什么样的拳术风格。当练到忘记形体之日,就是你真正懂得太极拳之时。

二、重技击

太极拳的精髓是技击,太极拳入门的标志是懂劲。只有懂劲后,太极拳才能用于技击。

懂劲先要懂自己的劲,这就需要下工夫盘架子。太极拳套路是太极拳招法的组合,练套路就是要熟练掌握招式的用法。练用结合,怎么用就怎么练,细心体味自己劲力的变化,拳打万遍其理自现。

练套路时,伸要展得尽,曲要卷得紧。转换时松紧变换差别大,松弹劲才会油然而生;立腕凸掌舒指,能使气血迅速到达指尖,练出弹(指)力和沾黏劲;“蓄劲如开弓”是肌腱大限度的收缩,“发劲似放箭”是肌腱大限度的放松,二者之差越大产生的力也越大;“牵动往来气贴背”,当两臂有开合动作时,整个脊柱都必须有开合牵动,充分发挥脊柱的开合拧动力量,以求得身弓更大的能量。一套拳打下来感觉周身全拉开了,酣畅淋漓,非常松快,久练则力气充沛,形体健美,功力扎实。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需要动作连贯,运动有力度。

要懂别人的劲就需多练推手。套路是推手的基础,推手是套路的应用,长期坚持“太极天天走,见面就推手”,日久自然能从阴阳乖离进而阴阳相济,获得灵敏的听劲和沾连黏随不丢顶的太极功夫。此时,外形已退为次要,意识应集中于体会沾连黏随的内在力量,借力打力,维持自己的平衡,促使对方失重。此时要学会活用拳招,进而探寻劲贯招中的奥秘。

到此阶段,练架即是推手,推手即是练架。练架是一个人在推手(无人若有人),推手是两个人在演架(有人若无人)。实战时,需用什么招法,不用思索就能条件反射般击发出去,平凡的招式就会产生不平凡的效果,“其妙在于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

三、求内劲

太极拳是内家拳,内劲是太极拳的根本,不懂劲力、没有内劲的拳术只能是空架子。

太极拳是打转关而不是打定势的拳种,套路演练一气呵成,全部动作只有过程没有端点,招招走圆,循环无端,外形慢而意识快。所谓快,是意劲在转关点上快速转换,不是速度快,而是在转关点上的加速度大,意存动之先,动短意远劲长。

太极慢练追求持续力,慢松慢紧内劲增。初习太极拳,必须实实在在进行运劲、蓄劲、发劲练习,不经过这一阶段就无法获取内劲。拳法之妙在于运劲,要在运劲中理解拳招。内劲是通过体内高强度的对拉争拔而产生的,所以练拳过程中运劲要沉实而不空划。展指凸掌、脚趾抓地,使内气运达四肢梢节;舌抵上腭、腹式呼吸,使真气下沉丹田,内气充盈。久练意到气到,力达梢节,内劲自然产生,并有松沉感。此时手足的松沉,是丹田内气充盈向手足灌注的充实,而不是自主的绷紧。这样的松沉劲才是真正的内劲,是发自体内的整体浑圆力。练不出松沉劲,就谈不上有功夫;没有功夫的松,其实质是懈,是一种拳病。功到深处时,练拳运势则凝神聚力,源动于腰,丹田发力。应敌时,既能四两拨千斤又能周身合下千斤力,如此方可谓拳艺上身,才能应用于实战。否则,单凭听劲灵敏而缺少足够的内劲,则等于有被动而无主动、有轻武器而无重武器,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更谈不上技击防身了。只有具备千斤力,才能巧用四两功。

1/1页
太极拳技击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