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饭是否增加胃癌风险 吃隔夜饭要注意这些
胃癌的原因
(一)环境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从胃癌高发区国家向低发区国家的移民,第一代仍保持胃癌高发病率,但第二代显著下降,而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已接近当地居民。由此提示环境因素与胃癌发病相关。一些环境因素,如水土中含过多硝酸盐、微量元素比例失调等,可直接或间接通过饮食途径与胃癌相关;饮食习惯的改变可影响胃癌发生危险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处于低社会经济水平,吸烟、饮酒过度,缺乏新鲜菜、水果,经常食用霉变、腌制、熏烤等食物,过多摄人食盐,均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其机制可能与引起胃粘膜损伤,食物中含有硝酸盐、亚硝酸盐、苯脐花等前致癌物或致癌物,食物中缺乏具有保护作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 、维生素E 和微量元素硒)等因素有关。
(二)遗传因素
在胃癌发病中遗传因素的作用不如在结直肠癌中重要,胃癌家族性聚集少有报道,但胃癌的家族史仍可能是一个危险因素,虽然这也有可能反映了家庭成员共有的环境因素。约1 %~3 %的胃癌属遗传性胃癌易感综合征,其中Dcadherin 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弥漫性胃癌(hereditary diffuse gastric cancer)是较为清楚的一种。在青少年发生的胃癌中,遗传因素的作用可能更大些。个体的白细胞介素-1p(IL-1p)基因多态性影响H .pylori 感染后胃粘膜炎症、萎缩和胃酸分泌。携带某些IL – 1p基因型的个体H . pylori 感染后胃粘膜炎症程度重、萎缩明显、低胃酸,从而增加了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隔夜饭能吃吗
隔夜饭要少吃但并非不能吃
吴咏冬主任说,如果食物在0-4摄氏度环境下、保存时间不超过20小时,变质的可能性较小。食用这样的便当致胃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就好比我们乘飞机旅行,辐射是难免的,但是这点辐射不足以致病一样。
隔夜饭要少吃,但也不是绝对不能吃。福建省质监局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食品检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曾对出锅后装在保鲜盒里冷藏的青菜、红烧肉、红烧鱼、米饭分别进行了保存时间为半小时、4小时、9小时、24小时的检测。结果发现,这些饭菜所含的亚硝酸盐均小于1毫克/千克。常温下保存了4小时的肉,亚硝酸盐含量也低于1毫克/千克。国家对亚硝酸盐含量的限量规定为:蔬菜为4毫克/千克,鲜肉为3毫克/千克,大米为3毫克/千克。
从健康角度来说,隔夜菜尤其是隔夜的青菜,不仅营养价值低,还易变质。蔬菜中都含有硝酸盐,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柄、叶片、茎、根、花、薯块、鳞茎、果实、种子。也就是说,豆角、黄瓜、番茄、洋葱之类蔬菜硝酸盐含量很低,而菠菜、韭菜、芹菜等蔬菜就相对含有较高硝酸盐,易变质。隔夜的饭菜受到污染后细菌会大量繁殖,引发胃肠炎,甚至导致食物中毒。
吴咏冬主任提醒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都有一些胃部的毛病,比如常见的萎缩性胃炎。有些患者担心萎缩性胃炎会癌变,其实,仅有1%的患者可能会转变为胃癌,且自身免疫性的萎缩性胃炎发展成胃癌的可能性更大些。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胃部闷胀、呕酸、突然消瘦等。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因此,若想及早发现病情,就应坚持定期体检。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每年到正规体检中心体检是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
不食隔夜饭的原因
鱼、肉和豆制品只有微生物繁殖的问题,亚硝酸盐的问题基本上无需考虑。
鱼、肉和豆制品相比,豆制品更容易腐败。它们的共同麻烦是可能繁殖危险致病菌,比如恐怖的肉毒梭菌。这种菌能产生世上第一毒“肉毒素”,毒性是氰化钾的一万倍。毒素在100度以上加热几分钟能够破坏,但如果没有热透,是非常危险的。
大家常说的隔夜可能产生有害物,其实说的是蔬菜。因为蔬菜中含有较高水平的亚硝酸盐,在存放过程中因细菌活动可能逐渐转变成有毒的亚硝酸盐。不过,如果仅仅是在冰箱中放一夜,这种亚硝酸盐的上升还远远到不了引起食品安全事故的程度。但无论如何,蔬菜是不建议剩24小时以上的,凉拌菜就更要小心。
隔夜饭菜如何正确存放
无论是哪一类食品,在室温下放的时间越长,放入冰箱中的时间越晚,微生物的“基数”就越大,存放之后就越不安全。
进入冰箱之中,降温的速度也很重要。如果冰箱里东西太满,制冷效果不足,或者菜肴的块太大,冷气传入速度慢,放入的菜很久都难以把温度降下来,那么也会带来安全隐患。
隔夜汤存放有讲究
许多人喜欢煲汤,喝不完的汤放入冰箱里,第二天煮滚了再喝。好的保存方法是汤底不要放盐之类的调味料,煮好汤用干净的勺子勺出当天要喝的,喝不完的,好是用瓦锅存放在冰箱里。因为剩汤长时间盛在铝锅、不锈钢锅内,易发生化学反应,应盛放在玻璃或陶瓷器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