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武当太极拳二十八式教学

太极拳是一门内涵丰富的武术运动,它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而想要练出水平就必须要能够有三不畏。那么究竟是哪三不畏呢?指的是你要不畏吃苦、不畏吃亏、不畏厉害,坚持这三点才能更好的通过太极拳的进行太极拳的学习。

一、无畏吃苦

怕吃苦,则无进程之望矣。拳论所谓其根在脚,怕吃苦,则脚之落地不得生根,是以脚部之吃苦,有益于心脏及脑部则无疑。其基本方法,初学者早晚抽三五分钟之暇,以一脚立地,左右调换,逐渐加久,逐渐低坐。注意气沉丹田,足心贴地,不可丝毫勉强。站桩时,必须出食中二指,扶于椅角或桌边,使其平稳站定。娴习后,便去一中指,只用一食指扶站。久之则站更稳,可以不用扶,而自然站稳矣。继此则采取提手及手挥琵琶二式,多下站功。又预备式亦为站桩之浑元功,单鞭为开展功,此于体用皆有莫大之裨益,不可忽视也。

二、无畏吃亏

太极拳要诀曰:舍己从人。舍己从人哪有不吃亏,故髯之十三篇开卷,便谓要学吃亏。何谓其学也?听人进攻进击,非独不抗,且不还手。尤要粘连贴随,方能轻轻走化。此意非浅学及粗疏者所能。况初学者焉得不吃亏,若畏吃亏,莫如弗学。愿欲学之,莫若学吃亏始。学吃亏,便是不贪便宜,贪小便宜吃小亏,贪大便宜吃大亏。反此者,即是吃小亏得小便宜,吃大亏而后可以得大便宜。有智慧者,必欲得体用之实,将何从下手?老子不有云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此即太极拳之主旨,学者即从是而学焉。倘能得专气致柔,便学得吃亏之妙法,则已不畏吃亏矣。歌诀所谓“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则已得致柔之效用矣。

三、无畏厉害

老子所谓:“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也。”又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又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然则兕虎兵刃,亦天下之厉害者,犹不足称,而反独称喻柔弱之水,以其至柔,莫能胜也。是之谓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纵有兵刃爪角之利,不足为畏也。倘有所畏惧,则精神与体质必紧张,紧张便不松,不松何能柔?不柔便是刚。故真能洞澈太极拳之原理者,便具有大无畏之精神,亦犹孟子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善养吾浩然之气”,此亦老子所谓“专气致柔”,又何厉害之可畏也?

虽然坚持这三点能够帮助我们学好太极拳,但是仍然要注意的是避免太极拳的误区。在当今的太极拳学习推广,广泛的出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四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从而尽量避免自己的练习中出现同样的问题。

1、不循规,不守法,随心所欲

事实上,在群体性的太极拳练习中,这个问题是屡见不鲜的。那么为什么产生这样的问题呢?首先有些人对于太极拳,从认识上就是错误,以为太极拳就像保健操一样随便练练就可以了。其次在群体性的太极拳运动中,往往缺少导师与领导者,从而使太极拳运动不符合群众的要求。

2、曲解“得意忘形”的内涵,忽视基本功训练

无论拳理还是拳谚对此都有不少的论述。例如:“有形有象都是假,无形无象才是真”,“拳到极处便无拳”,“知法忘形人化境,到此浑元太极成”。有些人对上述拳理不求甚解,在修炼太极拳过程中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忽视盘架子,有的干脆不练架子,只是在推手或站桩上下功夫。有的人还用太极派别的存在为理由,提出“太极拳无所谓对错,一个人打一个样”的谬论。他们不知道,“忘形”是从有形中来的,“无形”是太极的高境界。正如“守规矩,循规矩,脱规矩”一样,只有先遵规矩,守规矩,才能逐渐的脱规矩而不离规矩,得心应手,从而进人忘形有神的自然感应的太极态势。对于太极内功与盘架子的关系,有的拳家认为,太极功不是打出来的,也不是推手推出来的,而是依据拳理长期盘架子练出来的,功夫在于套路之中。只有在传统套路上下了功夫的人,才能得到真功夫。何况,从养生的角度来说,离开盘架子,强身健体、祛病延年、陶冶情操等太极拳的功能,就无从谈起。

3、不相信“松柔是太极之母”

就一定意义上说,太极拳区别其他拳种的根本标志就是“松柔”,或者说“松柔”是太极拳的基本特征。老子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张义敬说:“松柔是太极拳的灵魂,凡是违反了松柔这一原则的都不能称为太极拳,至少不是正品。”然而,有些学太极拳的同道们,却不相信“松柔”是练太极内功的基础,甚至拿某些有成就的太极拳大师曾经学过某某外家拳为例,说明光有太极的“松柔”是不能出功夫的,要想出功就必须同练外家拳,只有内外两家结合,才能产“太极功夫”,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境界。这些糊涂的认识,影响太极功夫的形成,也影响太极拳的健康发展。

4、把练功与养生对立起来

有很多人自认为自己的练功才有实际的用途,而注重养生练习的太极拳则只是一些空架子,并没什么意义。事实上,太极拳是一门结合了养生与练功的运动,在我们练功时必然会使身心得到改善,从而得到养生的效果,而进行养生的锻炼,也能够增强太极拳的内功,提高技击的能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老年人应该以养生太极拳为主要练习对象,而青年人则应该侧重于练功。

1/1页
太极拳视频武当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