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武当太极剑 李国强演练武当太极剑49式

太极剑在开始只是太极拳的一种器械运用,但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在融合太极拳的特点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的内涵与特色。今天刚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太极剑的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的通过武当太极剑进行太极剑的学习。

一般来说,应该先学太极拳,再学太极剑。从套路角度看,太极剑的动作要领,包括一些动作,都和太极拳是一致的。从技击角度看,太极剑是太极拳的补充、延伸和发展。剑是手臂的补充和延伸,太极剑术是太极拳术的发展。练习太极拳要柔和缓慢,圆活连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在技击上讲究以柔克刚,以迂为直,舍己从人,后发先至,太极剑依然。《庄子·说剑》有一段很有趣的记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这正是太极拳、剑技法的生动描述。虽然不能说庄子讲的就是太极剑,但可证明,中华武术随着道家哲学的产生,早就蕴涵着太极拳、剑的原理和风格。它从另一个角度也证明了太极拳、剑源远流长。所以,打好太极拳的基础,是练好太极剑的重要条件。早期练武,不学好太极拳,师傅是不教剑的,也不可能练好。当然,如果纯粹为了健身,也可以先学太极剑,但要对各项要领严格要求,仔细琢磨,循序渐进,防止舞蹈化或体操化。

学习太极剑,也和学拳一样,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欲达“形似”,除了“模仿”之外,一是要追求要领,二是要了解用法。要领是用法的保障,用法是要领的根据。要明白“为什么”,才能融会贯通。为此,必须稳扎稳打,不能急于求成。学拳容易改拳难,切不可失之过急。过去教拳,师父带徒弟,一个动作要练好长时间才能继续,现在多用办班形式传授,难免夹生,学完后要不断钻研改正。能在一年内把动作逐渐改正确,就算快速了。若不继续请教追究,必然越练越走样,甚至无法挽救了。

所谓“神似”,即在动作正确的基础上,进而追求太极剑的意境、神韵、气势、风格,并追求其文化和精神内涵。不但要注意每个动作的身法步法剑法,还要注意某些整体要求。全身放松柔顺,呼吸自然深长。太极拳演练要速度均匀,太极剑则可以在劈、点、挑、刺的瞬间,适当加快速度,显得更有气势(并非必须如此)。如果用长剑穗,还要考虑剑穗运转的灵活性与美观性,既要运剑又要运穗。神似的重点是意念锻炼,不但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还要“以身运剑,剑神合一”,进而身心两忘,纯以神行。凡此种种,已经进入“功夫无息法自修”的阶段了。

纵观中华剑术的发展及其文化蕴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剑是流动的诗歌,剑是传神的书画;剑是逸士高道的伴侣,剑是闲云野鹤的象征。实际上,剑也被古人作为一种求神祭天的法器和斩妖驱邪的珍宝。《新唐书》本传称,“文宗时诏以(李)白歌诗,裴旻舞剑,张旭草书为三绝”。吴道子观看了裴旻舞剑后,“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壮观。道子平生年画,得意无出于此者”。裴旻舞剑能与“诗仙”李白和“草圣”张旭并列,使“画圣”吴道子得意而落笔生风,创作出平生好的作品,其艺术魅力,可想而知。太极剑术,必将伴随着中华民族新的腾飞,在全民健身运动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大放异彩。

初学者易出的问题

1.剑法区分不开

太极剑中包含了很多的剑法,有些剑法十分的相似,因而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容易就会混淆的。这其实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太极剑的初学者都会遇到,因而在我们学习太极剑时,需要正确的记忆每一个动作,并且注意纠错。

2.身体上下起伏

演练太极剑与太极拳一样,身体不能上下起伏,更不能站直练。年纪大的人可以资式高些,但步型要符合要求。

3.剑不走立圆

演练太极剑时,挂剑和撩剑应贴身走立圆,很多人未做到。其原因是对剑法动作走的路线不清楚,或转腰不够。

4.剑指用法不清楚

初学太极剑的人,剑指不知道放在哪里,走的路线不对,其原因是对剑指的作用和走的路线不清楚,剑提一般用于催劲、领劲或与剑一开一合协调相配。

5.不协调、不连贯

太极拳中要求动作能够连贯自然,如行云流水般绵绵不断,因而在太极剑的学习过程中,同样要遵循这个原则。对于初学者而言,协调与连贯是很难的一个要点,但是只要你能够深入的学习领悟并且坚持练习,就一定能够做到。

6.腋下不空

演练太极剑与太极拳一样,腋下要空,例如,捧剑手不能太直,手应捧圆。

7.握剑太紧

演练太极剑时,握剑要松,手腕才灵活,以便于很好地完成各种剑法的动作。

8.眼向下看

眼往下看,不仅是太极剑练习中会出现的问题,也是很多运动中会出现的毛病。一般来说,初学者比较容易出现这样的毛病,只要注意纠正就能够迅速的得到改善。那么太极剑练习中,眼应该怎么看呢?正如同太极拳的原则一样,练习太极剑时,眼应随剑走或目视前方、对方。

1/1页
武当太极剑视频武当太极剑分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