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医教材 中医儿科学

第四节 小儿生理特点

      小儿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可谓有不同的生长特点,这些生理特点如影随形,那么小儿在生长阶段到底有哪些生理特点?这些生理特点又是如何变现的?下面随着我的脚步一起来解读下吧!了解到这些也能够有助于及时掌握小儿处于不同阶段的生长规律,也能及时关注到宝贝的健康成长! 

小儿一直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形体、生理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因此,绝不能简单地将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

一、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的机体,无论是在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成长。如小儿的身长、胸围、头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小儿的思维、语言、动作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迅速地提高。小儿的年龄越小,这种蓬勃的生机就越明显。

小儿充满生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方向发展。这种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在年龄越是幼小的儿童,表现越是突出,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的速度越快。

《颅囟经·脉法》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纯”指小儿先天所禀之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

“纯阳”,是我国古代医家关于小儿生理特点的学说之一。不能将“纯阳”理解成正常小儿为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正如《温病条辨·解儿难》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非盛阳之谓。”纯阳指小儿先天禀受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因而成为后天生长发育的动力,使儿童显示出蓬勃的生机,迅速地发育成长。

耗散,因而成为后天生长发育的动力,使儿童显示出蓬勃的生机,迅速地发育成长。

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即五脏六腑。娇:指娇弱,不耐攻伐;嫩:柔嫩。形是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肌肤筋骨、精血津液等。气指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脾气等。充,指充实。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说小儿时期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都未曾成熟,生理功能都是不完善的。

小儿初生之时,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需赖先天元阴元阳之气生发、后天水谷精微之气充养,才能逐步生长发育,直至女子二七14岁,男子二八16岁左右,方能基本发育成熟。因此,在整个小儿时期,都是处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状态。而且,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在年龄越是幼小的儿童,表现越是突出。小儿的脏腑娇嫩,虽是指小儿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这一方面是由于小儿出生后肺脏、脾脏、肾脏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所致。更是因为小儿不仅与成人一样,需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必须满足这一特殊的需求。所以,小儿对肾气生发、脾气运化、肺气宣发的功能状况要求更高。因此,相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需求,经常会出现肾、脾、肺气之不足,表现出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特点。

形气未充又常常表现为五脏六腑的功能状况不够稳定、未曾完善。如肺主气、司呼吸,小儿肺脏娇嫩,表现为呼吸不匀、息数较促,容易感冒、咳喘;脾主运化,小儿脾常不足,表现为运化力弱,摄入的食物要软而易消化,饮食有常、有节,否则易出现食积、吐泻;肾藏精、主水,小儿肾常虚,表现肾精未充,婴幼儿二便不能自控或自控能力较弱等。不仅如此,小儿心、肝二脏同样未曾充盛,功能未健。心主血脉、主神明,小儿心气未充、心神怯弱未定,表现为脉数,易受惊吓,思维及行为的约束能力较差;肝主疏泄、主风,小儿肝气未实、经筋刚柔未济,表现为好动,易发惊惕、抽风等症。

从脏腑娇嫩的具体内容看,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表现尤为突出。肺主一身之气,小儿肺脏未充,主气功能未健,而小儿生长发育对肺气需求较成人更为迫切,因而称肺脏娇嫩。小儿初生,脾禀未充,胃气未动,运化力弱,而小儿除了正常生理活动之外,还要不断生长发育,因而对脾胃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之气的要求则更为迫切,故显示脾常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寓元阴元阳,甫生之时,先天禀受肾气未充,需赖后天脾胃不断充养,才能逐渐充盛,这又与儿童时期迅速长养的需求常显得不敷所求,故称肾常虚。

清代医家吴鞠通通过长期临床观察,从阴阳学说出发,认为小儿时期的机体柔嫩、气血;未充、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可以归纳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这里,阴,指体内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稚阴稚阳学说进一步说明,小儿时期,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是幼稚娇嫩和未曾完善的,必须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才能不断地趋向于健全和成熟。

小儿时期,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是幼稚娇嫩和未曾完善的,必须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才能不断地趋向于健全和成熟。.jpg

三、三有余,四不足之说

明代儿科名医万全,根据钱乙的五脏虚实证治,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又在朱丹溪理论的影响下,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称“三有余,四不足”说。

(一)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且脏腑功能不足,脾胃负担比成年人相对较重,加之乳食不知自节,择食不辨优劣,因此小儿脾胃功能易于紊乱,而出现脾胃病,称之为“脾常不足”。再者,小儿“肝常有余”,脾受克抑。因此,小儿“脾常不足”。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也预示了小儿病理上容易出现饮食停滞、气血两虚的病证。

(二)肝常有余

肝主人体生发之气,肝气生发则五脏俱荣;小儿生机蓬勃,精气未充,肝阳旺,肝风易动,故有“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肝应少阳春木,内寄少阳生长之气,“此有余为生长之气自然之有余”,但“少阳生长之气方长而未已”(明·万密斋)所谓“肝常有余”,主要是指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其性刚而不柔,为将军之官,具有升发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并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正如《幼科发挥·五脏虚实补泻之法》中说:“云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者,此却是本脏之气也。盖肝乃少阳之气,人之初生,如木之方萌,乃少阳生长之气,以渐而壮,故有余也。”其次,小儿肺常不足,肝少克制,自然肝常有余。

小儿肝之“有余”又是稚弱的、相对的。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肝亦不例外,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肝亦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形与气亦未成熟完善.jpg

小儿肝之“有余”又是稚弱的、相对的。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肝亦不例外,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肝亦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形与气亦未成熟完善;其次,小儿肾常虚、脾常不足,肝无以滋生;再者,小儿气血尚未充盛’则肝血不足。因此,“肝常有余”是相对的有余,是稚弱的有余,是相对于其他脏腑而言的,并非强实、成熟之谓也。“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也预示了小儿病理上容易出现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气横逆、肝风内动的实证与虚证。

(三)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府,小儿肾常虚,是针对小儿脏腑虚弱,气血未充,肾中精气尚未旺盛,骨气未成而言。

肾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于父母,后天之精源于水谷,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满则泻溢贮于肾。小儿甫生,先天禀受肾精未充,既生之后,又赖后天脾胃摄取水谷之精的滋养,才能不断补充和化生,需至“女子二七”,“男子二八”,肾气方盛;其次,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各脏之阴依赖肾阴的滋润’各脏之阳依赖肾阳之温煦,肾之精不断被消耗;再者,小儿“脾常不足”,不能充养肾精,而且君火、相火消烁肾精,“一水不胜二火”。因此,明·万密斋在《育婴秘诀·五脏证治总论》中将此总结为“肾常虚”。小儿“肾常虚”的生理特点,也预示着小儿病理上容易出现诸如解颅、胎怯胎弱、五迟五软、佝偻等肾精不足之疾患。

(四)心常有余

所谓“心有余,,是由于小儿阴常不足,木火同气,心肝之火易亢;肾阴之水不足,水不制火,心火易炎的生理状态。

“心为火脏”,火性属阳,其性炎上、亢奋、外现;其次,小儿“肾常虚”、“阴常不足”,水不上济心火,心少克制,故言“心常有余”。所谓“心常有余”是小儿心气旺盛有余,乃自然之有余,从而保证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并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有余。心之“有余”又是相对的、稚弱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心亦不例外,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心亦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小儿阶段心亦未完善成熟;其次,“肾常虚”、“阴常不足”,心无以滋助;再者,小儿气血尚未充盛,则心血不足,心主血脉、心藏神功能稚弱,突出表现在脉率、语言、智力上。“心常有余”,为相对有余,并非强实、成熟、完善之有余。小儿“心常有余”的生理特点,也预示着小儿病理上容易出现心火亢盛、心火上炎的证候。

(五)肺常不足

肺为华盖,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小儿肺脏娇弱,肌肤不密,加之“脾常不足”,脾虚则不能散精于肺,而肺气亦弱,卫外不固,故有“肺常不足”之说。小儿出生后,肺气始用,娇嫩尤甚,需在牛长发育过程中,赖脾胃运化之精微不断充养;其次,小儿“脾常不足”,水谷精微不足,则肺养不足;再者,小儿“心常有余”,肺受克伐,所以“肺常不足”。小儿“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同时预示着小儿病理上容易出现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肺系疾患。

(六)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人体(包括小儿)之阴阳,只有在平衡中才能维系生命活动的正常,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但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小儿之阴阳,稚弱、不完善是其共同特征,但阴阳的稚弱、不完善又是不均衡的,阴稚尤甚而阳稚稍逊,阳强阴弱是小儿阴阳的又一特征,即所谓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所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指小儿在健康水平内,阴阳相对平衡状态下的相对有余、相对不足而言:其一是指小儿的气阳功能活动、生机旺盛有余,精血、津液、形体结构不足;其次是指阴阳对比而言,即在稚弱的前提下,阳强于阴,阴稚较阳稚更为明显、更为突出。正是由于小儿阴阳之相对不平衡性比成人更为明显,更为突出,才构成了小儿生机旺盛、蓬勃发育的基础。这也是小儿“阴平阳秘”与成年人之“阴平阳秘”的主要区别。小儿阴阳之“阳强阴弱”,同时也揭示了小儿容易发病、易见热证的根源。由于小儿阴阳之相对不平衡性比成人更为明显,因此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而致阴阳失调,发生疾病。小儿纯阳之体,活泼好动,心跳、脉息较数,得病从阳证、热证转化;小儿生长旺盛,营养物质相对不足,精、血、津、液等常因机体的需要及热证的消耗,而表现不足,因而产生了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体质状态。

上述“三有余、四不足”之说,是小儿生理特点在脏腑中的表现,是生长发育需要与营养物质供给之间的差异引起的生理现象。对了解小儿脏腑发病特征及指导临床均有重要意义。

小儿脏腑强弱不均衡,导致五脏生克承制关系失调,突出表现在五脏生克乘侮的偏向性。由于小儿五脏有“三有余、四不足”,通常可见脾虚肝旺、肾虚肝旺、肺虚肝旺、肾虚火旺及肝乘脾、肝侮肺、心侮肾。这种乘、侮,既有以强凌弱,又有自虚受乘(侮),其结果又加剧了脏腑的强弱不均衡,从而变生脏气不平诸证。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娇嫩、稚弱虽然是小儿脏腑的共同特点,但小儿脏腑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发育又是不平衡的,相对的强弱不均是其另一特点。小儿脏腑强弱不均,其具体表现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即“三有余,四不足”。

结语:通过上文的了解,我们知道小儿成长到成人经历的生理特点,对于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指导儿童保健、疾病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这些生理特点能够对症下药,不用担心孩子遇到问题着急不知所措了吧,而且对于有宝宝的家庭也能够清楚的知道一些育儿经验了吧!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