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活保健 心理减压

自嘲竟是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

我们身边总会有一群喜欢自嘲的人,他们通过嘲笑自己来掩饰内心的不安与自卑,其实自嘲并不仅仅是人际交往的手段,更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情。那么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呢?对于自卑的人又该怎样提高自信心呢?今天就讲解一些关于自嘲的心理学,其中还包括了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怎样提高自信心呢?相信很多初入职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烦恼,面对他人总是不信心,自卑等。其实当你觉得尴尬的时候不妨试一试自嘲的方式,不仅缓和了气氛,又能与被人打成一片。

此前,美国一邮报的刊文也指出,自嘲不仅是种人际交往的高明手段,还是身心健康的一剂良方。

自嘲不是油嘴滑舌

在专家看来,自嘲看似是拿自己“开涮”,博他人一笑,实则是给自己穿上了一层“保护衣”。原因在于,一方面,人们的心理天平都偏向弱者,自嘲在一定程度上是种以退为进的大智慧。

另一方面,很多人会担心别人嘲笑自己的缺点或把柄,于是选择先下手为强,自嘲一下,这样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变悲观为乐观。因此,善于自嘲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上一项必备的人际交往技能。

不过,生活中更多的还是不怎么自嘲的人。一位大学心理系教授将他们分为两种:一种是“一根筋”的人,他们认为世界非黑即白,遇事不会变通,不懂得语言是门艺术,更不会用语言去处事;另一种是性格内向的人,不善于表达,更别提时常自嘲了。

对于很多人不喜欢自嘲,专家分析说,自嘲在一定程度上是性格的“外显”,这种表达方式并非人人喜欢,有些人甚至把它当作油嘴滑舌。

很多国人受到传统观念“言多必失”的影响,认为有些话不说、有些事掩饰才是好的处理方式。国人从小到大的教育中,总是强调“庄重”、“含蓄”,也在无形中扼杀了许多人的幽默细胞。

还有一些人,他们就特别的羡慕那些随意就能够抛出一句逗乐大家的“开心果”,自己渴望学会自嘲,但往往是脑慢口拙,怎么也说不出口。

对此,专家指出,自嘲是种独一无二的创造性语言,和天赋、智慧直接相关,虽不是人人天生具备,却可以后天习得。

学会自嘲,收获快乐

嘲弄人是缺德,嘲弄自己却是美德。自嘲是拿自身来“开涮”,博得一笑,既是一剂自我调整心理平衡的良药,又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法。在遇到窘境,对付尴尬局面时,若多些风趣生动的自嘲,则能及时调整心态。

传说古代有个姓石的秀才,一次骑驴行路,不慎摔倒在地,一般人肯定会不知所措。这位秀才却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亏得我是石秀才,要是瓦秀才,还不摔成碎片?”一句幽默妙语,说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这位秀才也在笑声中免去了难堪。

自嘲对自嘲者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人在人际交往中都会不自觉地保护自己,自嘲是成熟也是健康的防御机制,对自己和他人都不会造成什么伤害。

自我解嘲,平慰心灵,使自己的不满情绪得到缓解,为心灵增加一层保护膜,还能使别人对你有个新的认识。学会自嘲,以豁达的心态对待人生,会使你生活幸福,身体健康。

平时,用自嘲来稳定情绪的方法很多。比如当你在经济上受到不合理待遇时,你的生理缺陷遭到别人的嘲笑时,无端受到别人攻击时,你不妨想想“吃亏是福”、“失财免灾”等等调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可以装装糊涂,为心灵增加一层保护膜;时机适当时还可幽他一默。

情绪能看出心理状态

情绪伴随生理变化和面部表情,有时短暂,有时持久,能影响人的精神活动。每个人在一生当中,由于成功和失败、顺心和不顺心的不断交替,会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良性情绪能使大脑处于佳状态,提高效率,增强抵抗力。英国科学家因工作紧张而神经失调,医生告诉他:“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群医生。”科学家悟出真谛,从此经常抽空看戏剧、马戏,不久健康状况大有好转。

负性情绪则容易损身折寿。美国精神病学家调查了204名男生,发现情绪稳定的59人中,只有1人得了心脏病;情绪长期不稳定的48人中,有18人得了重病或在55岁以前死去。

由此可见,良好的情绪可给人带来幸福和长寿;不良的情绪会为疾病大开绿灯。

一个人除身体健康外,还要心理健康,才能称得上一个健康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中就包含情绪正常,情感坚毅。

一个人的智商、德商、财商再高,若情商不高,不会控制情绪,便很难成功,甚至还会危害健康。一位英国生理学家脾气急躁,他常说:“我的命迟早送在一个惹我动怒的坏蛋手上。”

结果,在一次会议上,“坏蛋”出现了,他盛怒之下,心脏病猝发,当场身亡。一个人心理健康不健康看情绪就知道了,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今天跟凤姐吵,明天跟薛宝钗闹,后天跟丫环们哭,整天怨天尤人,就是典型的抑郁症患者,情绪十分不健康。

1/3页
如何保持身心健康调节情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