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练太极拳 太极拳常见的一些问题解答
若想练原汁原味的太极拳,应选择哪一种套路
正宗的、规范的陈、杨、吴、武、孙等各家太极拳的传统套路,应该说都是比较原汁原味的。
加上与拳相配套的器械和推手,还有快拳和慢拳、文练和武练等。但是任何事物都是要发展的,谁也不能说是绝对原汁原味。太极拳也应适应时代变化,按太极拳的功理法更贴近生活的去推广、普及和发展。
太极拳为什么要慢练
太极拳原本有快拳,在1982年国家体委发掘武术的功法时,马岳梁就献出了快拳套路。
据说董英杰也传有快拳,其中步法有碾步,蹬脚出腿也快,都是以技击为主的。然而慢练是太极拳的特色,慢练才能运劲如抽丝、理顺内在气息,“表里精微无不至",也就是以心行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
至于对习练拳架的速度并无太机械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以适度为原则,一般的如一趟吴式八十三式以1 5分钟、吴式三十七式以七八分钟为宜。
初学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1.速度要均匀
初学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打基础,先把动作学会,把要领掌握好。熟练以后,不论速度稍快或稍慢,
都要从头到尾保持均匀。打一套“简化太极拳”,正常的速度是4~6分钟,有的人慢练,可长达8~9分钟,但也不可太慢。
打一套“四十八式太极拳”为8~10分钟, “八十八式太极拳"需要20分钟左右.
2.架势不可忽高忽低
初学时架势可以高一点,也可低一点,但在“起势”时就要确定高低程度,以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上保持同样的高度(除“下势”以外)。
体弱者好采用高一点的架势练习,随着动作的熟练和体质的增强,再练中型架势或低一些的架势。
3.要适当掌握运动量
太极拳运动虽然不如体操运动和其他长拳运动剧烈,但是由于它要求在上下肢呈一定的弯曲情况下做慢动作,加之要求全身内外上下高度集中统一,所以,还是有一定运动量的。
特别是下肢的运动量比较大。因为打这种拳,一方面要求两腿分清虚实,体重经常由一条腿来负担,而这条腿又是在膝关节弯曲情况下来支撑体重的。
另一方面,由一个姿势转到另一个姿势、重心由一腿过渡到另一腿上时要求缓慢,用的时间较长,这就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负荷量。
所以,初学的人练完一两趟“简化太极拳”,往往会感到两腿酸痛,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坚持练下去,这种腿部酸痛现象,就会消失。
每次锻炼的时间长短、趟数多少、运动量大小,应根据工作和学习情况及自己的体质而定。一般健康无病的人,运动量可以略大一些,可以连续打一趟或两趟。
老年人和体弱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调节运动量,可以单练一组或几组。
也可以专练一两个式子如“揽雀尾”、“云手"、“起势”等;也可以架势稍高一些,如“弓步”的前腿应垂直,膝盖与脚尖在一条垂直线上,送时,膝关节弯曲度可略小一些。
患有腰间伤病的人,每次的运动量不宜太大,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运动量,必要时应征求医生的意见。
总之,在初练太极拳时,运动量的掌握务要因人制宜,因病制宜,不应贪多求快,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