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浅谈太极拳调形的四个原则

学习太极拳,我们需要注重姿势和动作的规范,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调形”的方法,只有正确做到了“调形”,我们的动作才会更加规范。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一讲“调形”的几个原则。

“调形”,是学习太极拳的前提条件,基本动作规范了,才能进一步学习。

(一)精准性原则

这是练习太极拳中调形的第一原则。如何达到调形精准性原则呢?一是师承。调形能否达到精准,师傅尤其重要。想真正学好太极拳,一定要选一位真正懂得太极拳的师傅。

如果初学拳养成了身型不正,耸肩悬肘、撅臀猫腰等错误动作,改拳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二是对拳照,即对照本门公认宗师的拳照。因为任何师傅在传授武功时,都会有意无意加入自己的经验,其基本拳架和动作都会做些微调,这是无可避免的。在师傅的教导下,再对照本门公认宗师的拳照,对自身的动作的准确性很重要。调形时,必须符合本门拳术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才能达到精确。

太极拳各流派都有自己的要求,大家练习时要遵循各自师傅的要求。

(二)意领息随原则

练习太极拳时,调形、调息

练习太极拳时,调形、调息、调心是合为一体,辩证统_的,即“三调合一”。调心是炼意,即以意领气、以意行功。调息是炼气,是指自觉地调整呼吸的节律、频率和深度。

调形要求达到意领息随,即以意念引导之,呼吸配合之。即“心为令,气为旗,形为势”。练拳者的意念、意识,是决定练拳者的调形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若是“意拳不明,而形意也无由而成”,证明意念必须反映和表现在形体上,方能成其为行动,或出拳迈腿,或转身进步,才能构成外形与意念相合的拳法运动。

太极拳几乎所有的动作,都要通过意念引导动作移动,呼吸吐纳跟随,从而带动气血运行。即意念是由心动而始,呼吸相随,由行动而终。

将意念、动作、呼吸达到一致,就可以体现太极拳“调形”的精髓所在。

比如做单鞭动作时,意念由右手通过脊背而达左手,呼吸也随着开合而动,这样就有一部分气血随意通过肩、肘、腕而达左手,当左手到定点时,则觉指关节发胀,这就是体内气血在流注。

练太极拳尤要注意眼神,眼为心灵的窗户,眼到也即意到,气也就会跟着到。我们练功进行调形时,一定要按照意领息随原则进行。

(三)刚柔相济原则

刚柔相济是习练太极拳的重要特点。在调形时,要注意按照这个要求去调整每个动作,尤其是在各个招式和各个动作承接之时。松柔只是修炼太极拳的手段,是运用中正安舒,轻松柔和的动作促使内气无微不至地运行,进而达到运用意念主导吞化和发放的技击目的。

太极拳调形要努力做到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刚柔相济、外柔内刚、刚柔互用。正如拳经云:“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

(四)动静相合原则

太极拳在调形中提倡动静相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辅相成,即所谓“松静为本”“动静相兼”“以静御动”“动中求静”。动是指事物自身所具有的能动变化性;静则是指事物自身所具有的质的稳定性。

动静作为事物存在的两种形式或属性,是相依相分、不即不离的对立统一。王宗岳拳论云:“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静中触动动犹静”“静养灵根气养神”。

太极拳以绵绵不断的动作来引导内气在全身运行,是以动态配合内气运转故称动功,锻炼中以动为阳,以静为阴,正如《十三势行功心解》云:“静如山岳,动若江河。”“—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一动一静就是太极拳的运动规律。

动静有内外之分,外形指四肢及躯体,内形指心意及精气,但动与静两者不能完全分开,根据阴阳互变原理,应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动静结合。静里含动,动不舍静,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视静犹动,静以待动;视动犹静,动以生静。

《走架打手行功要言》云:“静则倶静,静是合,合中寓开。动则俱动,动是开,开中寓合。”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动极返静静生动,动是放,静是收,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当然,太极拳的静,不等于停亦不等于慢,而是在全身节节松净,心无杂念前提下,力求一种精神和心灵的宁静,身虽动,气宜敛,心贵静。无论是推手或走架都必须要求在动作中全身节节松开,又节节贯串,大脑思维保持集中而冷静,心静才能使动作悠闲自在,心静才能使意气运行顺遂,心静才能使全身感觉灵敏。这种静态是贯穿在动作之中,与动作的快慢无关,动作再快也同样能保持一种心灵的宁静,但与周围环境有关,环境嘈杂心灵就不能得到安静。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