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初学太极拳如何能立身中正
在太极拳的学习中,关于身法的基本要领就是“立身中正”,相信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要求的,那么我们在练习时如何才能正确做到“立身中正”呢?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作详细的介绍。
太极拳的学习,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然而提高就是在于守规矩,需要在练习时符合太极拳的动作规范。
就立身中正来说,立身能够不偏不倚,自然中正。立身中正有益于放松,所以求的是身体垂直一线。不论是外力抑或已身原有的力,都易于做到丝毫不差。能够一丝不差,定已在其中,因知松到虚无处,就是定力,才能有支撑八面之效,可知支撑八面不是用力或是用意,实在是真松后的表现,是自然得到的感觉。
中正的关键在于神意在头顶上虚虚领起,使脚下虚触地面,身肢自然垂直,能圆转无碍可随人进退而进退。立身中正是支撑八面的根本,支撑八面是立身中正的显现,即为中正!所以只须在立身中正上下手,正确行功日久,即可获中定之功!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贯穿练习的始终,立身中正也是一样。
练习太极拳,立身中正的要求是时刻存在的。但指导你的老师和能指出错误的同学不会时刻在身边。怎样在没有老师及同伴纠正的情况下,自我验证和掌握、在行功走架中每一举动都得刻刻需要留心做到的立身中正呢?有一个极为简单、极易于掌握、而且极有成效的方法:每一动结束后,都把双手及手臂垂落下去,而除此之外,身体的任何部位均不能有分毫移动,切记!这时习拳者可以很容易的察觉并检验出自己立身是否中正、即是否有前俯后仰左歪右斜的现象。
如果觉得呼吸不畅,则属有前俯状态,可注意虚领顶意、以便舒直身形;如觉呼吸畅顺,腰胯以上象曰常消闲无事一样轻松随便时、即说明立身已中正;再把双手如前摆放好——自然仍不能牵动身形,再做下一动,而下一动仍如此垂手检验,以为成规。
如果双手垂落后觉有挺胸凹腰感,属有后仰现象、则气息必泄于胸。此时只须长呼一口气,自然会使气息下降,身形返正。总之,每一举动不管是过度还是定势(其实太极拳除了起式和收式都是过渡动作)都要使自己肩以下、胯以上的身体感觉和平常自然站立时没有异样即为正确。此法简单实用,双手垂落后,身体微有不适都能察觉到。以之验证自身,真正简单易行,收效在顷刻间。
做到立身中正,有助于在练习时更好的达到太极拳的标准。
立身中正是原则性很强的要求,而支撑八面是在这个要求上久练产生的功夫。简单的说支撑八面就是不怕外力从自己周身任何地方侵犯,理论上是在做到立身中正的基础上、周身内外已能阴阳互抱而成浑元一体(周身一家)。外力触及我任何部位,则彼处空松柔顺,自然会产生阴阳变化而形成动分虚实,随他来力而圆转,此谓之“人刚我柔”,我不必阻挡,他却自然无法进入我圈内,即无法对我造成威胁一此亦拳诀中“出圏容易进圈难”之意。换言之:能否支撑八面即是验证是否做到了立身中正的准则。
上述自我检验之法只是初学者的帮手,只不过让学者初识:任何妙法、皆离不开自然而已。要进一步做到能支撑八面,则需依太极内功练法,逐一修炼自身各部如头、肩、肘、手、胯、腰、膝、足等等。关于各部位的练功法理和要求。书中讲解已极为细致,令人无从添加任何东西。笔者只能把自己在依法行功时的体会认识诉诸笔墨,以期对学者有所参考或能帮助读懂大道正理而已!
在实践中笔者认为:头、足、腰三处更是关键中的要点。
头部是高级中枢神经指挥系统(大脑)所在。人的一切行动,都有大脑指挥主幸;凡进、退、顾、盼、定均须听从命令。诸如耳目观听、往来呼吸亦由大脑做主。在行功走架时,头部务要保持正直。顶上似有一丝相系而虚悬空中,自然神清气爽自有轻灵圆活之趣——拳经中所谓“顶头悬”即此意。关于头顶,拳经中要求要“虚灵顶劲”,这已为众所周知。虚灵顶劲的含义是虚虚的往上引领头顶上的意思,使身体拔长,双脚反虚着地面——当然这都是意思,脚下离虚而双轻,身体自然转动圆活,头部才能真正起到纲领的作用。
目宜平视、神宜内敛、口齿微闭则颈部松驰,即所说:头正颈直。头正颈自直、颈直自然顺,头顶始不容易产生偏倚的感觉,所以杨澄甫先师提到“顶劲非用力上顶。要空虚、要头容正直!”再进—步“虚灵神顶”,使初学者更容易掌握头部的相关要求。“顶上要虚虚灵灵、轻轻松松,顶的虚灵状态是将精神放在顶上……”而阴阳顶学说,更是太极拳修炼领域里划时代的贡献之一!顶分阴阳,为前贤言所未及,却符合自然规律。“顶泄周身僵”,为什么顶会泄呢?顶上无阴阳,自然不会有阴阳变转,气血自然会泄于顶上,气泄血瘀、周身不僵而何为?
太极拳法理中的腰部可扩大到肩以下膝以上,要求此躯干部位空虚如灯笼,这种要求是符合古典拳经中“无形无象。全体透空”的境界描绘的。但其它部位还好说,但要“空腰”,很多拳家还接受不了。因为拳经拳论中有关腰的重要性指示多,大致诸如:“其根在脚、转于膝、主宰于腰”、“腰如车轴”、“腰为轴”、“活似车轮”等等,因为“命意源头在腰隙”所以要“刻刻留心在腰间”(方能使)“腹内松净气腾然”,尤其是一首歌诀更深度的点明腰之重要性: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工夫!
如此重要的腰在自然太极拳中竟以“不要不想”冠之,难怪人所难解!顺便说一下胯。生理解剖让我们清楚了人体躯干是由骨盆承托,骨盆端正则身体自然端正。骨盆的端正则取决于两胯是否放平,而往往腿部的运动又影响倒两胯的平衡。以此类推,则腿部产生不平衡运动的原因,必然是脚下不稳所致,是故杨禹廷先师说“脚要平松落地,不要踩地……”为什么不要踩地呢?踩地出力。必产生反作用力顺腿上行,足以影响身体的平衡支撑。
综上所述,可以明白立身中正的根基还在于脚,所以总结玄要,指出太极拳内修必自脚下始!双脚虚实分明,虚脚虚净、实脚实足。即为“立柱式单腿重心”即做到了立身中正。也彻底解决了双重的问题。说到双重,拳论中说“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究其因乃)双重之病未悟尔……”世人皆以为双重指的是双手一起用力,其实这固然也属双重的范围,但重要的却是指的脚下虚实不清。太极求的是一圆运动,而圆只可有一个圆心,如果同时有两个圆心,还怎样运动?关于这一点,杨澄甫先师有一段精辟论述:太极拳术以分清虚实为第一要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是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