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简述如何理解太极拳无招胜有招

太极拳是一门非常奇妙的武功,练到一定境界,我们通常会说“无招胜有招”,这是太极拳练习到非常纯熟时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关于这五个字我们该如何理解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做相关的介绍。

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是非常讲究规范的,只有掌握好每一动作的要领,才能在实际演练中灵活运用,对战也是一样。

招法本无属性

招法本无属性,其性质是由劲法的性质所决定的。一套太极拳的套路,如果用外家拳的劲法去练,就会变成刚劲有力,出拳带风的少林拳;同样,一套少林拳套路,用太极拳的劲法练它,就会变成外形松柔绵软,而内劲雄浑沉厚的太极拳。

所以,招法本无属性,练拳是通过招法练劲法,而招法只是劲法的外在表现。有些人不懂得太极拳的劲法,而搬用日常生活中用力的方法,这种力,在太极拳里叫做拙力,是天生的,与外家拳用力方法相同。

这种拙力虽然表面看似有效果,但实际在太极拳中是有形无实的。

因为,不懂内功心法,不懂内劲的来源,也就等于练拳不明理,顶多也是个盲练。怎么才能练出内劲呢?常人练拳,多是本力加招法,如果不认真觉悟,长此以往,就成了四肢乱动的太极操。

招熟后要渐悟懂劲

练招阶段不宜拖得过长,短则一年,长则两载。何为招熟?不光能跟着别人练,还能自己独立完成。招熟后,应马上把精力用在浙晤懂劲上。因为练招多是用的本力,过长容易练成滑拳、硬拳,容易形成常人局部的拳脚动作,阻挡了通向内功的去路,成了深研太极拳路上的绊脚石。

不少人对招法很执著,很迷恋,习惯用“招法”,甚至一辈子都在研究招法,应用招法。因为,招法是可见的手法,能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做,见效快,这也是一般人对它欣赏、沉醉的主要原因。

招式熟练之后,运用自如,对战中可以不加思索就巧妙对敌,便可以达到“无招胜有招”的效果。

其实,招法加本力,是人体本能的反应,你来刚力,我必架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硬碰硬。平常人打架斗殴的拳脚动作,就是招法加本力。与人竞技时,也多是招法上的善巧运用。

太极拳的拳架是练招法的,招法的熟练也只是引人入门的初级功夫,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不符合太极拳的东西。但绝不能就此停止,在招法熟练的基础上,去深研太极拳,去渐悟懂劲,把练招法残留的僵劲、拙力去掉,才能渐悟懂劲。

懂劲是太极拳的第二层功夫。懂劲,就是懂内劲。内劲是内里的劲,是心神意气的劲,外边是看不到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文字也很难表达,但练拳者自己能够感觉得到。

为什么拳谱要求我们浙晤懂劲?原因很简单,招法是有形的表面文章,内劲才是内里的悟觉。如果把心思用在外形的优美和招法的运用上,神就不可能内敛,内气就不可能集聚。

有道是,“神不敛,气不聚,内气不能鼓荡”,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就是一句空话。内家拳走不到内,只在外形演示,与外家拳还有什么区别?不用内意,不炼内气,不走内劲的拳还能叫太极拳吗?

有些拳友为了拿奖牌,用拙力来练习高、难、奇、险的动作,尽管你拿到了奖牌,但你用拙力练招法,用力的方法错了,努力白费。

太极功夫的高低,不在于你脚抬的有多高,下盘落的有多低,也不以动作的高难奇险、拳姿的优美作为评判标准,而是看一举动周身是否轻灵,是否节节贯穿,是否内气鼓荡,是否神宜内敛,以及肢体的运行是否松净如行云流水。这些都体现了丹田气的养成及运行隋况。只有全身松净后,才能产生丹田之精气,丹田气的聚集与运行产生内劲。

去招留劲去外存内

拳之真谛是车灵,拳之根是脚,拳之魂是松柔,拳之纲点“用意不用力”,拳之思想是逆向思维,拳之基本原则是松静多本,阴阳相济,以柔舅刚。

要想得到拳之菩谛—轻灵,必须以松柔为灵魂,以用意不用力为纲,在大松大软、大开大展的习练当中来体会周身松柔、轻灵和完整一气的感觉。

上领(虚领顶劲)、下沉(气沉丹田)、中贴(气贴脊背),这是太极拳的三个基本特点。如果你练拳多年,对上述三点特性没有感觉,说明你还没有太极拳味。

对太极拳要痴迷,对拳中的“松柔”更要痴迷。痴迷“松柔”的练法是不会走错路的,它是通向内功的独木桥。如果痴迷用力,痴迷招法,沉醉在外形的优美和招法的善巧运用上,难免会走错路。

我的体会是“不痴不悟”,只有痴迷太极拳,痴迷太极拳中的“松柔”,才能悟到太极拳之真谛。如果你痴迷对了,内功会越来越深,走上阳光大道。相反,你痴迷错了,滑向邪路,离太极功夫会越来越远。

1/1页
太极拳视频太极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