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资料

太极拳资料 浅谈太极拳与整体医学的关系

因为拥抱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便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尝得了知足的和谐快乐,这是典型的东方式的健康观。这种天人合一的健康观,也是太极拳修炼的归宿。而具体到太极拳,它的健康之路又具有自身的普遍色彩。

身形上,太极拳练习强调“一动无有不动”胯动,肩随之而动;脚动,手随之而动;手动,眼随之而动;头上领,尾闾随之内收;沉肩坠肘,随之气沉丹田;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运动,避免了单摆浮搁,使整个身体都参与到运动中来。

有氧运动的一大要求是身体部位有至少三分之二参与运动,太极拳一动则四肢百骸无有不动,也许可以用现代科学来形容:太极拳一动则筋骨血肉,分子细胞皆参与进来。

这样有意识的全身参与,是整个人类运动史上都很少见的。这样精细入微的运动,当然也少不了呼吸的配合。

吐纳、气功以及瑜伽都是经典的呼吸养生疗病法,而太极拳对呼吸的运用丝毫不逊前三者。“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这一口气,就是太极拳呼吸的修辞说法。

不过单是“细缓匀长、调息绵绵”的呼吸状态,与太极拳“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的境界还有一段距离,其高境界是一个整体,肩胯一体,周身一体,内外一体。

无限小的自我与无限大的大我一体,这个整体就是太极,就是总天地万物之理、囊尽阴阳的太极。

谈及太极拳,我们常忽略掉过程练习的整体性。“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一拳论的核心思想即使放到医学上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社会流行的许多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

尽管广告上充斥着药物治疗如何又快又好的神奇疗效的宣传,但真正长期有效,且无副作用的药物却很少有。而作为整体医学,以及预防医学一部分的太极拳,其“慢”养生疗病的功效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突显出来。

太极拳的“慢”并不是刻意为之的结果

太极拳的“慢”并不是刻意为之的结果,而是道法自然的结果。通经活血离不开身体每个筋肉关节的通畅,在太极拳的运动中,就是节节贯穿。

拳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肩由肘由腕由手,力达梢节,都在强调节节贯通,层层推进。这也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运动的一大特点,由内而外的节节贯通。

这样的运动方法听起来好像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大量的医学研究却证明了太极拳高效的养生疗病效果,其中的根源,与太极拳对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深刻践行有极大的关联。

数学、几何、科学数据、医疗器械等都是人的发明创造,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它们不能代替自然,数学上有直线,自然界却有弯曲之美。

人体不是直线一条,太极拳也不走直线,而是曲中求直,以圆破直,这样的方圆规矩,得益于太极拳对人体的深刻理解。

手术、医学数据、先进医疗设备等这一切都是必要的,同样,维持自然之躯也是必要的,其医学意义不输于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学模式。

当然,二者不是水火不容的,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传统整体医学正转向现代整体医学,无论是生理学家视野下完整的生理结构,还是相对论、量子力学重新发现的宏大宇宙,都与古老的整体思想,尤其与中医整体辩证的医学观念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而作为整体医学的太极拳,从未过时,却需要一再翻新,一再挖掘。

太极拳健身治病原理

一、太极拳是锻炼中枢神经的好方法

强调对大脑神经的锻炼。练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首先是心的放松,静心敛神于内,是强身治病的重要一环。中医认为,一个人是心为主宰,这个心主要指大脑,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生理健康。

俗话说:“病由心生,命由心亡”。太极拳锻炼通过站桩和盘架,用柔和舒缓的动作和引人入胜的拳趣。

血虚是女人常见疾病,有血虚、内分泌紊乱等问题的人可以练太极拳调节身体。

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