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食物营养 水产

丁桂鱼的营养价值 经常吃丁桂鱼有啥好处

丁桂鱼是吃什么的

为广温性的淡水、底栖鱼类,喜栖息于水草多的淤泥底质的静水处,喜欢在水草中栖息、蔽阴、摄食和溶氧充足的鱼塘、山塘、水库、江河、湖泊等水域中生活。因为它在低氧时,皮肤具有呼吸功能,所以它对水中含氧量变化适应能力强,能生活在鲤、鲫鱼不能忍耐的水域里,在0℃~40℃水中均可存活,生长适温20℃~28℃佳。pH值为7~10。耐低溶解氧,皮肤具有呼吸功能,耐寒能力较强,常夜间活动,冬季在北方能钻入泥底越冬,可将身体埋于泥中呈休眠状态。 丁桂鱼食性广,为杂食性鱼类,喜食水中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植物碎屑 ,以腐败植物残渣及水生昆虫幼虫为食,对豆饼、鱼粉、菜籽饼(粕)等人工饲料亦喜食,人工养殖投喂配合饵料(仔、幼鱼期的饵料蛋白质含量38%~40%,成鱼养殖期饵料蛋白质含量保持在36%以上为佳)。摄食较慢,易驯化。

丁桂鱼和桂鱼有什么区别

两种都好吃。比较起来还是丁桂鱼的肉更细,味道也更鲜些。桂鱼(鳜鱼)野生的和丁桂鱼比较肉稍柴些,味道并不差。但很难买到野生的。养殖的太肥,肉够细滑但腥味略重,并且不好入味。

丁桂鱼,又称须鱼岁,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鱼岁属。丁桂鱼是一种名贵鱼种,其肉质鲜美非普通鱼类可比。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丁桂属。体表有绿、黄、蓝、白四种表现色。体型略呈园筒形,头部,眼径较小,绿色丁桂鱼为墨绿色,鳞片细密,侧线上部颜色较深,下部较浅,腹部略黄带白色,吻部有一对极短的唇须,鳍条无硬刺,胸、腹鳍呈扇形,尾鳍平截平截或微凹。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极高,是养殖、游钩、观赏的佳品。口小,端位,口裂稍向上倾斜,口角处有1对短须。咽齿1行,体较高,侧扁,齿面中央有一沟,齿端略呈沟状。鳞细小且排列紧密,隐藏于皮下。尾鳍平直或微凹。体背部淡黄色腹部灰白,各鳍灰黑色。腹部圆。侧线完全。背鳍短,无硬刺,其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后。

鳌花鱼又叫桂鱼、鳜鱼,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形体扁平,肚腹宽阔,口大而鳞细,首和尾短。体形为黑色的斑彩,颜色鲜明的为雄性,稍微黑一些的为雌性,鱼背上有鳍刺。鱼的皮比较厚,肉很紧,肉中没有细刺。东平湖鳌花鱼一般长到3年,体长达到25厘米时即性成熟,繁殖期在6月份。产卵期间,在稳缓的水流中,可看到雄鱼追逐着雌鱼,雌鱼将卵产于水中,雄鱼也随着排出精子,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相遇而受精。鳌花鱼的卵为浮性卵,但稍重于水,所以可保持在流动的水层中,随波逐流,并继续它的发育生长。当水温在23~25℃时,只需50多个小时,小鱼即可破膜而出。

鳌花鱼的生长速度较快,吃的又是些经济价值不大的小型鱼类,其本身又是水中珍品,很受消费者欢迎。1965年以前,东平湖里鳌花鱼产量较高,是鱼市上的常见鱼。以后由于过度捕获,资源显著减少。今后有待于保护发展,恢复这一名贵鱼种的群量鳜鱼体肥肉厚,高而侧扁,口大,端位,口裂略倾斜,上颌骨延伸至眼后缘,下颌稍突出,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扩大成犬齿状,眼上侧位,前鳃后缘具4~5枚棘,鳃盖骨后部有2个平扁的棘,圆鳞细小,背鳍长,前部为棘,后部为分枝软条,身体呈黄绿色,腹部黄白色,体两侧有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条纹和鳜鱼广在喜欢栖息于清洁、透明度较好、有微流水的环境中。常钻入洞穴石缝中或草丛内,夜间喜出来觅食,冬季潜入深水处。

11/15页
丁桂鱼的营养价值丁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