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医馆 中医常识

三伏天灸 三伏天灸的神奇功效及注意事项

连续的高温,很多人都不愿意出门,整天呆在空调房,吃着冰冷的食物,所以这样能够暂时的舒服了,但是却会给自己留下病根哦,到了寒冷的冬季,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出现了。三伏天虽然热,但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很多人会选择三伏天灸。那么三伏天灸到底有哪些神奇功效呢?需要我们注意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目录

1、什么是三伏天灸 2、三伏天灸的作用

3、三伏天灸的神奇功效 4、天灸可以治疗体质病

5、三伏天灸的三大疗法 6、三伏天艾的好处

7、天灸的6大疑惑 8、三伏天灸的注意事项

什么是三伏天灸

三伏天灸是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天灸治疗疾病的方法,这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互结合的一种疗法。

天灸疗法是古代冷灸法的一种,属现代的“穴位敷贴”,是应用中药贴于穴位上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中医外治法,早见于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宗懔《荆楚岁月记》。

1、何谓三伏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伏的日期是按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按农历的规定,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干支纪日法中带“庚”的日子称为庚日)为初伏,也有人又称它为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有人称为二伏。立秋以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又称为三伏。在干支纪日中,天干的十个数,从第一个庚日轮到下一个庚日相隔十天,故初伏与中伏相隔十天。但中伏到末伏相隔有十天和二十天两种情况,这是因为末伏计算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

伏者何也?据《艺文类聚》,“伏者金气所藏之日也。”古人颜师古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末得升,故谓藏伏,因名伏日也。”自入伏到出伏,相当于阳历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正是我国夏季热的时候,从中伏到末伏气温高。俗语云,“三伏不热,也汗出。”说明伏天汗腺分泌亢进,腺孔处于开放状态,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机体代谢旺盛,此时贴药更易吸收。这是伏天贴药治疗的有利因素。

2、何谓“冬病夏治”

中医学根据时序变迁、寒来暑往对人体的影响,运用阴阳学说提出了一系列的保健养生理论和临床措施,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它包括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人与天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三伏天是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因此春夏之时保养人体阳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一》提到,夏月宜加辛热之类药物,如香薷、生姜等。长夏宜加甘苦辛温之药,如人参、白术等。故盛夏伏天保养人体阳气过于外泄。据古书记载,三国时代,袁绍每年三伏天吃热白粥解暑,以保养体内阳气。伏天贴药就是保养人体阳气,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的观点。

3、何谓天灸

天灸早文字记载于南北朝,即公元420~589年间,《荆楚岁时记》载八月十四日,民以朱水点额头,名为天灸。《针灸资生经》记载:“乡居人用旱莲草推碎,置于三掌上一夫,当两筋中,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水疱,谓之天灸。尚能愈虐。”《本草纲目?卷十七》毛良条记载:“仙人截虐,采药贴寸口,一夜作泡如火燎,故呼为天灸,自灸。”明末清初,张璐著《张氏医通》载:“冷哮灸肺俞、膏盲、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

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