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的历史起源与方法
颈椎病的针灸推拿方法
颈椎病是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致使神经、血管、骨髓等受损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头颈背疼痛、麻木等,严重者可能会肌肉萎缩。常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高,近年来,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人员。目前对颈椎病的治疗多采用保守疗法,效果良好。2009年5月~2011年5月,笔者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针推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诊断分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对颈椎拍摄X线,发现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形以及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等病变。
①颈型
颈后部疼痛、酸胀,可向枕部及肩背部放射,颈部肌肉紧张,僵硬感有压痛。
②神经根型
一侧颈肩反复发作的疼痛、麻木。仰头、咳嗽时症状加重,手指麻木、活动不灵。压头牵拉试验阳性。
③椎动脉型
与头颈活动相关,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视觉障碍、耳鸣耳聋、头痛偏一侧,严重者可出现猝倒。引颈旋转试验阳性。④交感神经型:心慌、胸闷、手足多汗。
⑤脊髓型
双侧下肢沉重无力麻木,有踩棉花感,逐渐发展行走困难。
⑥混合型
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症状称为混合型。
本组全部病例共8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25~68岁,平均46.4岁,病程8-15年,平均42.3年。其中颈型14例,神经根型18例,脊髓型6例,椎动脉型17例,交感型10例,混合型15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针灸疗法
选穴时,根据受累神经根的不同及不同辨证分型,选取有关经脉的腧穴。针灸的主穴有3个:风池、大椎、颈夹脊。配穴:曲池、手三里、合谷(上肢麻木酸痛偏桡侧);外关、中诸(上肢麻木酸痛偏尺侧);肩井、曲垣、肩、肩外俞、天宗(肩背酸痛);秩边、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昆仑(下肢麻木酸软无力);印堂、太阳、天宗、合谷(头痛头晕)。操作手法:针刺以提插捻转,中度刺激手法为主,每次针刺事件10~20min,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对年老体弱者用补法,有外伤血瘀剧痛者用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