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课堂 科学养生

中医养生调养进补讲究内外平衡

编者按:中医养生调养进补讲究人体的内在的平衡和内与外界的协调,同时以辩证论治为根本。根据身体的不同情况去补,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下面就详述一下关于中医养生的调养进补之论。

1、中医的养生观的根本基础是“中庸”,是以调节人体的内在的平衡和内与外界的协调为高境界。

中医在养生保健,治病调养的过程中,其根本的手段就是“辩证论治”,其应用原则即是“谨查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人体如果在健康的状况下,体内的状况,人体与外界适应状况一定处于佳的动态平衡,即阴阳平衡。反之则为阴阳逆乱,气血失衡,则为病患。此恰恰符合古代哲学的“中庸”之道,所谓“过犹不及”。过虚过耗不好,过盈过补亦不好。所以说中医界所说高境界的补,决不是单纯吃补药、补品才可以养生。如果身体不虚,而盲目进补,或不恰当的峻补过补亦可导致一系列“误补益疾”的病患发生。又如身体不虚,反有实火瘀积,清热解毒,通腑泻浊,排除体内的垃圾亦是一种好的补,所以中医还有“六腑以通为补”之说。对“补益”涵义的真正理解,才是我们日常进补的基础与原则。

2、调养进补要以辩证论治为根本,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这与个人的经济状况没有必然联系。调养正确,粗茶淡饭可为仙丹;应用错误,美味珍馐亦为毒药。所以,决不应该盲目的跟风进补,跟着广告吃药。而是了解或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或疾病性质,客观辩证的选择符合自身状况的药物或保健食品。如果不能明了自身的健康状况,请医生帮助分析一下岂不更好。首先应考虑是否需要用补药,而后再考虑用什么补药。临床时常可听到“虚不受补”之说,中医不同意这种说法。治虚症,惟用补法,虚不受补,是因补之不当之故。任何一种虚症,因其体质、病程、病机、部位不同,其补法亦当有别。应当在辨证的基础上,因证、因时、因地、因人,用药或施膳。如果不加分析的赶潮流,只知补肾壮阳,当然会补之不当。

1/3页
内外平衡科学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