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可静心 熏修正当时

第三阶段——无相掌

无相掌是吃苦的功夫,正由于吃苦,亦是对静定功夫的锤炼帮助大的训练方法。由于这个方法须有人指点方能练下去,因此,这里略去不谈。

静定训练:让太极拳进入高境界的必由之路

儒家的《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的定和静,是儒家做学问做事情的“七证”功夫的组成部分。太极拳的静定功夫亦如是,不仅仅是为了融通太极拳这门学问,更重要是把静定功夫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老子在《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这里说的“守静笃”的守,就是我们所说的定。定住,方能把持、拿住、不放过、定住那个静的状态。“归根曰静”,就是说根本大道,必须归到静上,归到静,灵明之本性就会呈现,这是根本的境界。练太极拳的终极目标,亦是锤炼人的灵明之本性的,非如此,不足以称“太极拳之道”也。

太极拳为什么要锤炼静定功夫。原因就是——静定是太极拳的基础,没有静定作基础,太极拳演练起来,就“浮”,就“噪”,就落入了“空描”的窠臼了——内在里没有境界。静定功夫有了,演练起太极拳来,就会自然实现“松、稳、慢、匀”,就会宁静而自然,澄明而灵动,内在里就有了功夫(前辈们称之为“内里有了东西”)。

太极拳主张“中定”。这其中的“时机奥妙”就蕴含在“静定”里。静定是内敛、内收、内求的,因此,虽然演练拳法招式,表面看起来是生命能量的消耗,生命运动的指向是向外的;然而,静定则是帮助太极拳习练者实现生命能量的积淀、储存、滋生。

太极拳的任何形体招法的运动,都必然循环反复地经历起始、运行、终止、转换。在这里,起始不是指的身形、步伐、手法的开端,而是心神意气的萌动。萌动的前提就是静定。这个静定就是“收心猿,栓意马。”如何收,如何栓,必须在任何招式招法的终止、转换之瞬间实现静定。形体之动,是因为心之静定而生发的,故张三丰才有:“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气相交,而太极之象成”的说法。

静定功夫为什么要采取金刚坐、马步庄、无相掌。原因有三:

其一,这三个方法,从外形上看,都是静止不动的;但练的过程中,内在的气血、气息会自然地“鼓荡”起来,此时,心静、心定方能让其有序的运行。这里的静指的是坐姿不动,定则指一旦出现身体疼痛、内心烦躁和安静不下的情况时,要定住心神,再坚持一下。

其二,静定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体验到的,但由于气血在躯体紧张的状态下“强行运动”,会引起麻、胀、疼、痒等不舒服的感觉,这时的感觉,其实是心的不宁静;如果能定住心神,让自己静下来,就会发现,不舒服的感觉是可以忍受的,这种可以忍受的心理变化,就是静定程度加深的体现。

其三,做任何事情,必须有毅力方能成功,而静定功夫,是锤炼毅力的重要途径。当每一阶段都能坚持2个小时以上而依然能静止不动,并且心里边也不难受了,甚至很舒服了,这种境界,是静定功夫有了基础的体现。

2/5页
太极拳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