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养生动作慢 养生五字诀
您在哪里养生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养老机构功能的不断完善,现在已经有一些老年人主动走进社会福利机构。但专家指出,未来中国的养老模式仍将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导。
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城市居民中,绝大部分老人在家养老。父.母与子女同住一处的约占40%,其余60%与子女分开居住。显然,只要不是有特殊情况,子女们往往不愿意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因为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认为,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子女满堂,儿孙绕膝,是相当一部分中国老人乐见的事。而且在许多人眼里,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是子女不孝顺的表现,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因此很多养老院建好了, “居民”却很少。
养老业发展不能盲目一哄而起
传统的养老观念是一个因素,经济基础在养老业的发展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稳定的经济状况、拮据的家庭收入,也是阻碍老人进入社会养老机构的重要原因:对于目前大多数靠退休金养老的人来说,去社会养老机构养老,所需的费用都得依靠子女的支持,而对于那些家庭经济状况差的老人来说,进养老院无异是不切实际的“高消费”。
据了解,目前在敬老院养老的老人,家庭状况各不相同,有的丧偶,子女孝顺却无暇照料,有的体弱多病,雇保姆又不放心;有的不愿跟子女同住不算宽裕的住房;当然也有跟子女不和,把敬老院当成避风港的;还有一些思想前卫的老人,为了让子女心无旁骛地工作,主动要求住到养老院。
不管老人们走入养老院的初衷如何,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都是促使他们下定决心的重要原因,离开生活多年的家,多多少少有一丝无奈。目前我们的社会服务尚不完善,因此,养老院成了很多老人需要享受服务时别无选择的选择。
专家指出,对于生活可以基本自理的老人来说,熟悉的生活环境、亲情的慰藉和相对隐秘的个人空间都是很重要的。社会对这些老年人的关注不应该只注重物质层面,放弃其精神层面。如果社会化服务趋于完善,老人大可不必选择养老院。养老院的收养重点应该是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这部分老人现在恰恰被排斥在养老院的门外。即使是在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美国,到社会机构养老的老人也只有5%。中国养老业的发展不能盲目一哄而起,而是要选择一条投资少、效益好的道路,走和社区服务相结合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