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第六式金刚捣碓图解
动作四:心气下沉;腰向左转,重心左移,左腿屈膝北弓踏实,右腿由实变虚微伸展,以身领两手沿竖圆轨迹的右下弧线经腹前向左前下方缓缓松落,两手心朝内,指尖自然下垂;目视左前下方。
腰向右转,以身领两手,左手顺缠、右手逆缠,沿竖圆轨迹的左上弧线经胸前向右后方捋引。左手心斜朝右后上方,指尖朝前上方;右手心斜朝右后下方,指尖朝右上方。左臂屈肘环绕于胸前。重心顺势后移,右腿实,左腿虚;目视左手方向。
腰向左转,左腿外旋,脚尖外敝,重心渐向左腿过度,左手随转体先沿右下弧线下捋、再向左前方逆缠伸挤,手心朝前下方,接线员尖朝右;右手同时向右后下方松落,手心朝后下方,指尖朝后;目视左手方向。
重心移到左腿,右脚顺势向前上步,前脚掌虚着地;同时右手边握拳边沿立圆轨迹的后下弧线经右胯外侧向前上方屈肘上勾拳面朝上高与下颏平,拳心朝里,左手随之顺缠、由左向右、向里按落至右前臂上,手心朝下,指尖朝右;目视右拳。
动作五:松气下沉,右拳沉缓地向下松落至右胯前,拳心朝左,拳面朝下,左手同时向上松抬至胸前,手背朝上,指尖朝右;目视前下方。
在眼神心意的引领下,右拳逆缠沿立圆轨迹的后弧线缓缓的屈手上提,高与耳平,拳背朝上;同时,左手顺缠沿立圆轨迹的前弧线缓缓地向下沉落至左胯前,手背朝下,指尖朝右下方;同时右腿屈膝上提,小腿松垂。
随即,心意领气下沉,周身放松,右脚松沉踏地,两脚同肩宽,右拳松沉地向下一捣,拳背落于左手心,左手右拳叠合于腹前,重心仍在左腿;目视前下方。此为金刚捣碓定式。
要点:
(1) 动作一为“欲左先右”的松蓄势,身体各个部位都要放松松开,内气才得以输送周身。动作一下面几个动作形成了沿左上右下竖圆轨迹运行的顺逆缠丝、螺旋升降的太析混元圈,棚、捋、按、挤四正劲又包蕴其中,即左上棚领为“棚劲”,棚点在腕背;右前领引为“捋劲”,捋点在两手;右下沉按为“按劲”,按点在掌根;左前伸挤为“挤劲”,挤点在掌心。同时两腿随势变换虚实,调整重心。一动无有不动,一动就有开合,就有阴阳,开合全凭胸腹折叠运化,阴阳全靠两腰隙的虚实转换;而又一缠无有不缠,两臂顺逆缠,峡谷腿内外旋,周身俱是缠丝圈,而又都是在眼神心意的引领下,即意、气、神、形合一地描绘了一个太极图。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需要动作连贯运用。
(2) 动作二又形成了“欲左先右”的松蓄势,同时体现了此处的松紧变化。松紧即为阴阳,即为刚柔。一松一紧而阴阳互济,一松一紧而刚柔相济。内气出于丹田,而又归于丹田,内气得以鼓荡,神气得以相合。所以在势与势的衔接、式与式的转换之间,都要细心的体会出松与紧的变化来。紧与松是相对而言,紧不是紧张,更不是僵硬,它是内气出于骨髓、通于经窍、行于经络、充于肌肤的表现;松不是松软,更不是散漫无力,它是内气入于骨髓归于丹田、心肾相交、神气相合的内涵。后边的动作为左右平捋势,要以腰为轴,圆活自如,松虚顺遂地运行,特别留意两腰隙的虚实转换,即刻刻留意在腰隙。此势对“气通带脉”很有帮助。>>>陈氏太极拳 第二十式左六封四闭分解图
(3)在动作三里,重心右移时,右膝不要超过右脚尖,落气至右心而松胯踏实,两肩、两肘、两手要松沉相合,上虚下实,则左膝上提才不至于摇晃不稳,左脚开步时,要如捋薄冰,与两手的后捋要配合得当,协调一致,匀速对称,一气呵成。
(4)动作里又形成了沿右下左上竖圆轨迹运行的顺逆缠丝圈,其中又包蕴了“按、挤、棚、捋”的四正劲,同时,又体现了松紧的变化,胸腹要有折叠,周身浑圆一体,左手斜捋时,肩、肘、手三节劲,依次缠绕,节节伸展,左腿同时外旋,上下相随;上右步、握拳、合手要同时完成,拳到脚到手到,上下齐进。
(5)动作五右拳与左拳上下对拉的配合,形成了左上右下的对开松蓄势,气要下沉,腰要松塌,能松沉则气腾然。右拳与左拳是沿后上前下的立圆同时绕转半圈而合为一圈的,对开时,左腰隙向下沉坠,右腰隙向上悬提,形成匀称协调、上下对拉、中正不偏的整体势,右膝是由右拳上提自然带上来的,右胯、膝、脚三节要放松松开,若断若连,毫无拙力,为松气震脚做好准备。震脚时,切不可努力用力,,使劲跺踏,不可为追求形式上的“整劲”和声音,使骨节肌肉紧张,而导致伤骨、伤筋、伤肾、伤脑、伤气、伤身。震脚是松气松劲所致,是身心俱松的表现,意到气到,气到劲自然到,积柔则成刚。定势时,复归太极原象,心内一片太和。
结语:上文中介绍了关于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第六式金刚捣碓动作的分解图,同时还讲解了一些关于金刚捣碓动作的要点分析,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对学习太极拳的人有所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