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1健康之路:海涌讲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腰部疾病,大多数的年轻久坐族都患上了这种疾病,应该如何治疗呢?有哪些症状?今天健康之路栏目告诉你这些问题的答案,海涌教授推荐了一些治疗秘籍!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本期专家介绍
海涌
主任医师、教授,留美博士后,硕士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
个人履历
1986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7月到解放军306医院骨科工作。1990年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创伤骨科半年。1995年11月--1997年10月在美国新泽西州医科大学医学院和纽约州立大学健康医学中心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师从国际脊柱外科专家Casey Lee和Hansen Yuan教授,进行并完成多项脊柱外科研究项目,获得两份脊柱外科博士后学历证书。1997年11月到北京解放军总装备部306医院骨科工作,任全军脊柱外科中心副主任、总装备部骨科中心副主任、骨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2006年10月到朝阳医院骨科工作。
人物生平
从医20年来从事骨科和脊柱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脊柱的创伤、肿瘤、畸形和退行性变的诊断、治疗以及微创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心得,尤其对幼儿和严重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等多种技术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至今已进行三千余例骨科和脊柱外科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成就
作为主要研究人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解放军医疗成果奖一等奖多项国家和军队多项科技进步奖和医疗成果奖,获得2004年首届骨科留学归国人员论文评比一等奖,2003年获得总装备部学习成才标兵称号,列总装备部1153人才工程第一梯队。先后承担国家、军队和部委科研课题10余项,科研基金50万余元。发表了80多篇论文,主编或参与编写9部专著,参加了多次国内外学术交流,曾应邀出访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瑞士、新加坡等10余国进行学术访问。
现为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骨科、骨质疏松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微创脊柱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华裔骨科学会理事,中欧骨科交流委员会理事,国际腰椎学会、北美脊柱外科学会、亚太人工关节学会会员,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创伤杂志、The Spine Journal、《Medical Principle and Practice》特约审稿专家。第四军医大学兼职教授、航天医学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保健疗法
一、动髋
仰卧,先以右腿向脚的前方猛然一伸,同时髋部向右一摆。再做左腿。动作要协调而有力,两腿交替做二十至三十次。
二、蹬腿
仰卧,尽量屈曲髋、膝关节,足背勾紧(背屈)。然后足跟用力向斜上方(约四十五度)蹬出后,将大小腿肌肉绷紧,放下还原。两腿交替做二十至六十次。
三、昂胸
俯卧,用双手支撑床上,先从头部后仰开始,同时支撑手渐渐撑起而把胸部向上昂起,后使劲后仰,力度达到腰部为止。平伏休息,重复五至十次。
四、鱼跃
俯卧,两手放在腰部,把上身和两腿同时后伸抬起,做成弓状。注意膝部不要弯曲。尽量在这一姿势下维持一段时间,时间越长越好。
五、下腰和后伸
站立,两腿分开约肩宽,足尖向内。弹动性地向前弯腰,使手触地。然后复位再向后伸腰,也要弹动性地后伸到大量。反复五至十次,病情好转后加大动作幅度,注意循序渐进。
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1)腰痛
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有此症状,包括椎体型者在内。
①机制
主要是由于变性髓核进入椎体内或后纵韧带处,对邻近组织(主为神经根及窦-椎神经)造成机械性刺激与压迫,或是由于髓核内糖蛋白、β-蛋白溢出和组胺(H物质)释放而使相邻近的脊神经根或窦-椎神经等遭受刺激引起化学性和(或)机械性神经根炎之故。
②表现
临床上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忍受,并容许腰部适度活动及慢步行走,主要是机械压迫所致。持续时间少则2周,长者可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另一类疼痛为腰部痉挛样剧痛,不仅发病急骤突然,且多难以忍受,非卧床休息不可。此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经根炎所致,即髓核突然突出压迫神经根,致使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呈现缺血、淤血、乏氧及水肿等一系列改变,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而椎管狭窄者亦可出现此征,但持续时间甚短,仅数分钟)。卧木板床、封闭疗法及各种脱水剂可起到早日缓解之效。
(2)下肢放射痛
80%以上病例出现此症,其中后型者可达95%以上。
①机制
与前者同一机制,主要是由于对脊神经根造成机械性和(或)化学性刺激之故。此外,通过患节的窦椎神经亦可出现反射性坐骨神经痛(或称之为“假性坐骨神经痛”)。
②表现
轻者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一般可以忍受。重者则表现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虽仍可步行,但步态不稳,呈跛行;腰部多取前倾状或以手扶腰以缓解对坐骨神经的张应力。重者则卧床休息,并喜采取屈髋、屈膝、侧卧位。凡增加腹压的因素均使放射痛加剧。由于屈颈可通过对硬膜囊的牵拉使对脊神经的刺激加重(即屈颈试验),因此患者头颈多取仰伸位。
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3)肢体麻木
多与前者伴发,单纯表现为麻木而无疼痛者仅占5%左右。此主要是脊神经根内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受刺激之故。其范围与部位取决于受累神经根序列数。
(4)肢体冷感
有少数病例(约5%~10%)自觉肢体发冷、发凉,主要是由于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之故。临床上常可发现手术后当天患者主诉肢体发热的病例,与此为同一机制。
(5)间歇性跛行
其产生机制及临床表现与腰椎椎管狭窄者相似,主要原因是在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出现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基础;对于伴有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矢状径狭小者,脱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的狭窄程度,以致易诱发本症状。
(6)肌肉麻痹
因腰椎间盘突(脱)出症造成瘫痪者十分罕见,而多系因根性受损致使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力减弱,重者该肌失去功能。临床上以腰5脊神经所支配的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及姆长伸肌等受累引起的足下垂症为多见,其次为股四头肌(腰3~4脊神经支配)和腓肠肌(骶1脊神经支配)等。
(7)马尾神经症状
主要见于后中央型及中央旁型的髓核突(脱)出症者,因此临床上少见。其主要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碍,阳痿(男性),以及双下肢坐骨神经受累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8)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
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当腰2、3、4神经根受累时,则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另外,尚有部分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可出现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中央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