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3万家灯火:高下讲爱耳日如何保护听力
2014年3月3日是“爱耳日”,耳朵是我们倾听世界的“好工具”,因此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耳朵。今天的万家灯火栏目请来了专家医师高下,告诉大家一些保护听力的好方法!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如何保护听力
人们都非常关注自己的视力,也知道如何保护视力,但许多人常常忽视了对听力的保护。如果听力减退的话,同样在生活中就会处处感到不便,增添不少困难和烦恼,特别是青少年,听力减退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所以,保持良好的听力极为重要。医学专家指出,注意以下几点对保护听力非常有帮助。
1、避免各种噪音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容易导致听力老化。如果营造一个较为安静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就能减少噪音对听力的不良影响。
2、避免发为
情绪波动过大可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的痉挛、收缩,造成内耳听血管血流的严重减慢,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使内耳听神经缺氧,导致突发性耳聋。
3、避免乱挖耳朵
平时不要随便用不洁的小木棒、发夹等挖耳止痒,以防损伤耳道深处的鼓膜,引起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4、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及其衍生物等,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性耳聋。婴幼儿更要禁用这些药物。
5、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
如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遇到燃放鞭炮,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击人耳部等。所有这些,都是保护耳内鼓膜不受气压的刺激而发生外伤性耳聋。
6、少吃高脂肪食物
血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造成血管壁的粥样硬化,血管硬化使得内耳血液供应减少,听觉器官营养不良,导致听力减退或发生耳聋。
7、积极医治感冒
因为感冒能影响耳咽管(从咽部到中耳腔的管道)的通气程度。另外,如用力不当擤鼻涕,会使鼻涕中的病菌不小心进入中耳腔,容易引起中耳化脓感染,影响听力。
8、避免长时间使用“随身听”
高音量的音频声对听觉器官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发生耳聋。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江苏卫视,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保护听力4妙招
打手机尽量用免提
要保护好听力,我们需要做什么?龙孝斌介绍,都市人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有些人一天打手机的时间累计长达数小时,这对听力会有不良影响,甚至有打长时间手机电话导致突发性耳聋的病例。
长时间手机通话存在高频电磁波辐射等问题,缩短通话时长、减少手机电话次数非常重要。通话时,手机距离耳朵越远越好,如果条件允许,使用免提对耳朵伤害小。不少人为了减少手机辐射使用耳机通话,这时辐射减小了,但对听力的伤害反而更大。
坐地铁别听耳机
许多年轻人整天耳机从不离耳朵,不是在听电话就是在听音乐、看电影,吃饭时在听、走路时在听、坐地铁或公共汽车时也在听。龙孝斌表示,每天使用耳机两小时,使用时声音超过60分贝,持续三个月就会有导致听力下降的可能。所以在使用电信产品如手机、MP3时,好少用耳机,以免损伤听力。注意使用耳机的时间,一般来说,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尽量用耳罩式耳机,而不要用插入式耳机。
另外,使用耳机时环境要安静,应尽量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戴耳机听音乐,如坐地铁、坐公交车时戴耳机听音乐,就会不由自主调高音量盖过噪音,长此以往,对听力则会造成损害。
耳朵勿常掏
不少人出入一些休闲洗浴场所、美容美发店时,喜爱让服务人员掏耳朵。龙孝斌表示,耳朵不能常掏,特别是在外面的休闲场所,好避免让别人帮忙掏耳朵,因为这些掏耳朵的工具是公用的,卫生无法得到保障。力度不当时容易损伤耳道的皮肤甚至鼓膜。
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造成外耳道炎或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另外,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外耳道皮肤长期慢性充血,还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反而会更多。
游泳前要检查
夏季天气炎热,游泳是许多人喜欢的消暑运动。龙孝斌提醒,游泳前要到医院对耳朵的情况进行检查,看是否有鼓膜穿孔等耳部疾病,以免贸然下水导致疾病恶化。即使耳朵并不感到不适,也要进行检查,因为有些鼓膜穿孔等耳病患者病情已很严重,但自己却感觉不到,如果贸然去游泳,水进入耳道,易引起中耳炎以及内耳道的感染。
本期嘉宾介绍
高下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曾先后到英国、德国留学。中华医学会江苏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江苏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南京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华耳科学》等期刊编委。江苏省“科技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南京市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主持多项省市科研基金。擅长开展鼻内镜外科、耳显微外科及头颈外科疾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