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视频 江苏卫视万家灯火

20140302万家灯火:王旭峰教你看穿食品包装上噱头

很多人去超市购物都会看下食品包装上面的标签说明,那么你能不能看懂这些呢?这些标签代码了什么?是不是存在一些掺假元素呢?营养专家王旭峰将会为大家揭开谜题,请看这期的万家灯火节目!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江苏卫视,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穿食品包装上的噱头

说法一:不含防腐剂

专家剖析:不含防腐剂,可没说不含有其他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香精、色素、发色剂、增鲜剂之类都有可能在里面。也就是说,不含防腐剂,并不能保证它是“纯天然”状态。

很多食品天然就是不用防腐剂的,比如罐头、一些含盐和糖极高的食品、一些极干的食品如方便面、挂面等。因为罐头能把里面的细菌和芽孢彻底杀灭,同时又密封起来,让外面的细菌进不去,所以它不需要防腐剂;而含盐和糖极高的食品大量的盐和糖本身就起到防腐剂的作用,极干的食品没有水细菌则没法繁殖,所以它也不需要防腐剂。

不过盐和糖含量太高,也不是好事情。因为大量摄入盐对健康危害,要比百分之零点几的防腐剂厉害得多。所以,“本品无防腐剂”不应当成为消费者优先购买某种产品的主要理由。

说法二:不含人工色素

专家剖析:意思是说,这里面还是含有色素的,并不是食品本来的颜色。只不过这些色素不是合成色素,而是从天然原材料当中提取出来的。比如说,含有一些类胡萝卜素的提取物,或者胭脂虫红、紫胶红、叶绿素铜钠等来源于天然食物的色素。

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天然色素比较令人放心,但在提取过程中,也不排除含有微量的有机溶剂残留。只要合乎相关产品标准,本来是不必介意的。但问题在于,产品的浓重颜色是色素带来,也就意味着其中的原料并不那么“纯天然”。比如说,那种红色或绿色的“果汁”产品,看起来很像是水果浓缩而成,包装上还画着大大的水果图像。但仔细看了原料说明之后才发现,它含原果汁只有差不多20%,其他的都是水、糖、香精、色素、增稠剂等混合而成。尽管用的是天然色素,但客观上的结果,是误导消费者,让人们以为它比100%的果汁还要浓厚。

说法三:不含蔗糖

专家剖析:这种说法常常见于糊粉类产品、饼干、点心之类。它们的包装上写着“不含蔗糖”,也就是说不含我们日常吃的白砂糖。中老年人、糖尿病人、肥胖者,都容易受到这种表白的吸引。其实,这也是一大陷阱。

中老年人、糖尿病人、肥胖者追求无蔗糖产品的动机,是为了控制血糖。然而,能让血糖快速上升的,远远不仅是蔗糖这种东西。精制淀粉以及以淀粉为原料制作出来的糊精、麦芽糊精、麦芽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都能让血糖上升,有些甚至比蔗糖让血糖上升的速度还快。在那些声称“无蔗糖”的产品当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些配料。从营养价值来说,无蔗糖也不意味着比其他产品营养素含量更高。如果不加蔗糖,体积用什么来填充?无非是淀粉、糊精、油脂之类,也未见得对身体更好。比如说,上面所提到的那些来自于淀粉的配料,除了提供能量升高血糖之外,对人没什么帮助。所以,购买前还是要三思。

说法四:不含味精

专家剖析:有少数人对味精中的谷氨酸钠比较敏感,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于是就有很多所谓不含味精的产品应运而生。然而,很多专家提示,不含有味精,不等于不含有谷氨酸钠这种成分,更不等于不含有人工增鲜成分。

这是因为,现在食品工业中使用的增鲜剂品种太繁多了。除了味精,还有核苷酸钠、有机酸钠、复配的鸡精,有酵母提取物、植物蛋白水解物等。各种鲜味的水解物、提取物当中都含有相当多的谷氨酸钠,其实和味精也差不了太多。那些怕味精的人,需要控制食物含钠量的人,都要仔细看看清楚。

说法五:含有水果营养

专家剖析:这种说法常见于饮料和零食的包装上。说这话意味着里面多少加了点水果或果汁。但是加了多少呢?这可就搞不清楚啦。除非你瞪大眼睛仔细地看看包装侧面的那些小字说明,后没准发现“原果汁含量≥2.5%”,也就是说,这点果汁实在可以忽略不计了。

另外,含有水果营养,也不一定是新鲜的水果了。有些产品中放了一小块水果,但是这水果经过高温灭菌,或者本来就是罐头水果,已经不能和新鲜水果的营养价值相媲美。所谓水果营养,往往只是一个营销的理由,一个美丽的噱头。

说法六:含有两种食品的营养

专家剖析:这类说法常见于乳饮料和豆浆饮料当中。产品里既有水果原料,也有牛奶原料,很多人信以为真,放弃了纯牛奶和鲜水果,让孩子改喝这些饮料。

其实呢?这是被广告创意人员牵着鼻子走的典型思维悲剧。聪明的消费者不妨反过来想想,论牛奶营养,它不如纯牛奶;论水果营养,它又不如纯果汁。里面又有增稠剂,又有糖,又有香精……无非是用这些东西来吸引消费者的口味,让那些对牛奶口味不满意、对甜饮料无限热爱的人们能名正言顺地喝甜味的“奶”。

说法七:高膳食纤维

专家剖析:这种说法常见于饼干和甜点。现代人大多严重缺乏膳食纤维,连推荐数量的一半也吃不到,所以增加一些纤维供应,的确是件大好事。所以很多热爱健康的人都会被这样的词汇所吸引。甚至有的产品干脆宣称,“纤维含量10%”,更让消费者动心。可惜啊,这些纤维的确存在,只是都被油脂饱和了。

这是因为,粮食、豆类中主要含的都是不溶性纤维,它们的天性是“粗糙”。那些嗓子眼细的人,习惯于精白细软的人,很受不了这种粗糙的感觉。3%的纤维已经能带来扎嗓子的感觉,何况是10%呢?可是这些号称高纤的产品为什么还那样口感出众,粗而不糙呢?无非是油脂在里面“润滑”的效果。

纤维的特点是吸油之后就变软。所以,纤维越高的产品,通常含脂肪的量也越高。而且,因为饱和脂肪软化纤维的作用更出色,通常都会用含大量饱和脂肪的氢化植物油或者黄油、猪油、牛油等动物油来打理这些产品。这哪里还有健康价值呢

说法八:含有维生素C

专家剖析:维生素是好东西,特别是人们认知度高的维生素C,因为被商家赋予了“美容养颜”的功效,差不多是吸引女性眼球的一个营养词汇了。在饮料当中,只要宣称添加维生素C,就会让女性趋之若鹜。

其实呢,如果只说有维生素,却不说加了多少,基本上不用指望它,因为它没打算为其中的含量负责。再说,水果里除了维生素C还有很多保健成分和营养成分,一些饮料里除了维生素C其他什么好东西都没有,喝它和吃一粒维生素C小药片再喝杯白开水没多大区别,何况饮料里面还加了好多的糖和香精,还不如喝白水加药片健康。

说法九:不含胆固醇

专家剖析:凡是植物油都不含胆固醇,不含胆固醇,并不代表这种油对血脂一定有什么特殊好处,更不意味着吃这种油不会让人长胖。比如说,棕榈油不含胆固醇,但它的饱和程度比猪油还要高。含有胆固醇,也不一定就对健康不好,比如鱼油、鱼肝油里就含有胆固醇。无论含不含胆固醇,少吃点油,别吃那些加热很多次的油,才是要紧的。

本期嘉宾介绍

王旭峰

男,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营养师俱乐部理事长,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联盟副秘书长,北京市农业局12316热线首席专家,北京营养学会宣教分会委员,国家高级营养师培训师。

主要著作多年来致力于传播健康理念,普及营养知识,累计为《北京青年报》《健康时报》《生命时报》《法制晚报》《食品与药品》《消费指南》《生活与健康》《饮食科学》《中国消费者报》《大众健康》《卫生与生活报》《中国烹饪》《中国学生健康报》《医食参考》 等媒体撰写健康科普文章三百多篇四十余万字。著有《直面上班族健康危机》。《舌尖上的食品添加剂》《直面上班族健康危机》等。

读懂食品标签 4个指标你必须看

1、保质期

这点大家基本都做到了。在保质期之内,当然是选择距离生产日期近的产品。此外,由于价格差别很明显,购买者对食品的认证标志也比较熟悉,比如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等,它们往往代表着食品更高的品质。对转基因食品敏感的人,还要看看是否标有转基因字样。

2、食品类别

基本上能反映出食品的本质。比如,看见标签上的“食品类别”项目注明“调味牛奶”,你就会知道,这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咖啡和糖,而不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剂、咖啡和少量牛奶的乳饮品。

3、配料表

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原料及其比例,按国家规定,含量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少的原料排在后一位。

4、营养素含量

这也是我们选购食品时很关键的指标,像蛋9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营养素,一般是含量越高越好。不过,对于以口感取胜的食物来说,也要小心其中的热量、脂肪、饱和脂肪酸、钠和胆固醇含量等指标。

1/1页
王旭峰食品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