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洗澡当心惹出一身病
4、洗澡后的护理。
洗完澡后,好在全身涂抹润肤露,可以锁住皮肤表面水分,缓解干燥瘙痒。
洗澡可以治病?古人就是这么认为的
这位爱美爱干净的唐穿团娘子,当您经过一番挣扎斗争,终于成功地洗了一次头发,想不想继续挑战下一个难关——给自己全身洗个澡呢?
给您出个主意吧。如果您实在想洗,又不想面对家里长辈、丈夫甚至奴仆下人的议论贬损,那可以装病,叫家里人请来医生,说自己的症状是“皮肤瘙痒,有黑白屑脱落,遍体生虱,油腻垢臭”,那医生开出的治疗方子八成就包括“浴身”——对啦,在古代“洗澡”普遍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呢,也可见这在平民阶层当中是多稀罕的活动。
为了治病,家里人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允许您洗一次澡!这赶紧地,叫人烧水拿大盆准备吧。
普通平民人家洗澡的家什也挺简单,一个大澡盆或者类似的大型平底盛水容器,当时叫“浴斛”,您可以在里面放一个像凳子的坐具叫“浴床”,自己坐在浴床上,由奴婢动手给您头上身上浇热水擦抹身体。至于清洁剂,和洗头发一样用草木灰、米浆、皂角也行,还可以用以豆粉为主料加其他药材合成的“澡豆”,配方很多,有时间自己在家里做也行,市面上也很容易买到。
洗完了用干净的布巾擦掉水,讲究的还要求上半身和下半身用不同的布巾来擦,擦完再换一套干净衣服,重新梳理好头发,这个洗澡过程算结束。
白居易到底爱不爱洗澡呢?不过和尚们肯定是“勤沐浴”的
相比之下,你家男人如果想洗澡,会便利得多。一些大型官衙机构以及寺院里有公共浴堂,允许多人共浴,但只限男性。在盛夏特别热的时候,平民小康人家的男子和小孩也会到天然的河湖水塘里扑腾洗澡玩水,比如杜甫就写过“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的句子。还有白居易老先生,他在一个“炎光昼方炽,暑气宵弥毒”盛夏时节,跑到香山寺的石楼潭里,趁夜里人少,“平石为浴床,洼石为浴斛。绡巾薄露顶,草屦轻乘足”,坐在露天水池岸边痛痛快快洗了一次澡,然后“清凉咏而归,归上石楼宿”。
白居易如果生在现代,应该是一位微博狂人,而且还特别喜欢把日常生活里的鸡毛蒜皮小事都拍个照写个段子往网上发。光是跟“沐浴”有关的诗,他就写了很多首,但这是否能说明老先生经常洗澡呢?呃,有一首诗是这么写的:“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不过这也情有可原,因为这是他一场大病以后写的。在那时候的医生看来,有些病可以用洗澡的方法治疗,有些病却是不能洗澡的,否则容易“伤元气”“中风邪”等。所以白大诗人到底爱不爱洗澡?这还真是个问题哈。
其实从先秦时代起,在上流社会当中,已经形成了一套以《周礼》《仪礼》《礼记》记载为代表的士人价值观和理想的生活方式,其中就包括要求大家勤洗浴、讲卫生。一个受人尊敬的士人,在奉养父母、接待客人的时候,都应该提供能让他们三天洗头一次、五天洗澡一次的生活条件。而这个士人自己,也应该每五天洗浴一次,为此汉代的朝廷特意把官员们每上班五天可以休一天的假称为“休沐”,意思约等于“给你们时间都滚回去把自己拾掇干净再来上班,别熏死人”。到了唐朝,这个假期延长到每十天休一天,也被称为“旬假”。
除了日常生活以外,贵族士大夫要搞点什么隆重仪式,比如祭祀、参加公共活动、拜见上司贵官等,都要提前“沐浴斋戒”,把自己里里外外都清理干净,才能怀着一颗纯洁虔诚的心去天人合一。可见无论喜欢不喜欢洗澡,上流社会人士一般还是都承认洗澡是好事,是应该鼓励提倡的。
不过正像世间所有事一样,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即使在生活水平提高、卫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现代社会,照样有一堆人不爱洗澡,别人也拿他没办法,何况是在物质水平低落的古代呢。从两汉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以“不爱洗澡”留名青史的贵族士大夫,人数比“爱洗澡”的只多不少,随便数一下就有嵇康、王猛、王安石等。还有一位桓冲,这位倒是洗澡的,但洗完澡不爱换衣服,干净身体往脏旧衣服里一套完事,这也折腾出了一些典故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