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安全 “哈喇味”的食用油不能吃
为什么坏了的油会有“哈喇味”
民间有句话:“油多菜不坏”。这似乎告诉人们,油脂不宜坏。其实不然。
油脂是甘油和不同脂肪酸组成的酯。食用油脂和食品中脂肪的酸败会受到脂肪酸饱和程度、阳光、水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光、热和细菌的作用下,脂肪首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而脂肪酸会进一步分解为酮和酮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形成过氧化物,进一步分解为醛和酮酸,醛、酮等羧基化合物能使酸败油脂带有一股“哈喇味”。
脂肪分解早期酸败时,首先是过氧化值上升,这是脂肪酸败的早期指标,其后因各种脂肪酸生成,致使油脂酸度(酸价)增高。过氧化值和酸价是脂肪酸败的常用指标。
开封后的油脂如果放置时间过长,经过氧化,油就会变质。我们都见过肥肉由白色渐渐变为黄色的过程,其实就是这种氧化反应的结果。带“哈喇味”的酸败油脂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还会损害神经系统和肝脏。所以,食用油好买小桶装的,而且一定要密封、避光保存。
烹调方式不当也会使油变坏
没有变质的食用油,也不意味着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除了“量”的问题,还有烹调方法问题。
比如,有些家庭主妇喜欢将油烧到滚沸甚至冒烟时才将菜下锅,这种做法很不好。因为油脂在煎炸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黏度越来越大,过氧化反应越来越强,所以应该尽量避免油温过高,一般控制在170℃~200℃之间就不会出现对机体有害的过氧化产物。另外,在高温下煎炸食品的油脂会部分水解而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在高温下失水会生成丙烯醛。丙烯醛具有强烈的辛辣气味,对鼻、眼黏膜都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油烟中的主要成分就是丙烯醛。
很多人在挑选食品时都会注意查看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其实高温油炸同样可以“制造”出反式脂肪酸。因为自然存在的脂肪酸分子都是顺式结构,当把油烧到冒烟,或油脂长时间高温加热时,顺式脂肪酸就会发生构型变化,转变为对心脑血管有健康危害的反式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