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直论 晋唐宋时期灸法简史
宋代针灸家王执中撰《针灸资生经》一书,亦以灸法为主,并记载了灸劳法、灸痔法、灸肠风、灸发背、膏肓俞灸法、小儿胎疝灸等灸治之法。书中还收录不少本人或其亲属的灸疗治验,如“予尝患溏利,一夕灸三七壮,则次日不如厕,连数夕灸,则数日不如厕”(《针灸资生经•第三》)。另外,王执中对灸感流注也作了较深入的观察:“他日心疼甚,急灸中管(脘)数壮,觉小腹两边有冷气自下而上,至灸处即散”(《针灸资生经•第四》)。
宋代的《太平圣惠方》、《普济本事方》以及《圣济总录》等重要医方书中,亦多收载有灸疗内容。如许叔微强调阴毒、阴证、阳微宜用灸的观点,创隔巴豆、黄连灸法,方法是“用津唾和成膏,填入脐心,以艾灸其上,腹中有声,其病去矣”(《普济本事方•卷九》)。由于烧灼灸法较为疼痛,使人临医畏灸,南宋。窦材在其所撰之《扁鹊心书》中,首载了“睡圣散”,服后施灸,“即昏不知痛”(《扁鹊心书•卷上》)。
三、灸法应用的专业化和普及化
在唐宋时期,随着艾灸疗法的专门化,出现了以施行灸法为业的灸师。如唐•韩愈的《谴疟鬼》诗云:“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昌黎先生集•卷七》),生动地按期绘了大炷艾灼的场面。宋•张杲《医说》中,也曾有灸师之称。除灸师专门掌握施灸技术外,鉴于当时盛行灸法,非医者对灸法也加以应用。《南史•齐本记》载,有人自北方学得灸术,因治有效验,迅速推广,一时间都中大为盛行,被称之为圣火,甚至诏禁不止。《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也提到:“吴蜀多行灸法。”表明此法在民间中已颇为普及。另外,宋“太宗病亟,帝(指宋太祖)往视之,亲为灼艾”。宋•苏东坡写有《灼艾帖》,李唐画有《灸艾图》,更证实了灸疗在唐宋之际流传之广。
艾灸疗法介绍
随着大家对艾灸疗法的了解,使用艾灸疗法的人也越来越多,许多人将之作为保健养生的好办法。在2010国粹菁华民俗文化节上,艾灸讲座也成为中医养生馆的热点。中国医促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专家说,艾灸是简单又有效的佳治疗方法。
专家介绍,疾病分为四个层次:浅的是皮里肉外,可以刮痧拔罐;到了经络就得扎针,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再深一点到脏腑里,那就得号脉开方抓药,那就更是专业人士才能做的了;后到了督脉和奇经八脉,诸药不达,所有的药都进不去了。老年人身体一天天衰弱,气血都消耗得比较厉害。内伤七情、外感六淫,以及不良信息,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少老年人,得了多种病,迁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好不了,吃了很多药,把胃都吃坏了,钱也花光了,也没治好,这就是病到了督脉或奇经八脉里,用药物不行了,只有一个方法:艾灸。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艾灸能治百种病邪,能通经络,去湿寒。中药里真正能辟邪的有:菖蒲,朱砂,雄黄,艾叶。其中艾叶是使用方便的,虽然艾灸常被用于保健,但专家说,白血病、红斑狼疮、艾滋病这些危重症都属于第四个层次的病,吃药起不了作用,惟有一法——艾灸。他认为,艾灸是治疗疾病的高层次。
为什么艾灸能治疗疾病?专家说,经过几十年研究发现,经络是管网状的,里面是空的,真气像水一样在里边走。当经络不通时,某些穴位就像河流里出现了一个坑,气到了这里,就像水在坑里一样形成涡流。经络正常时是不占地方的,而如果出现了涡流,压迫神经,就会觉得难受、胀。照片子是照不出来的,这就是机能性病变。气不行则血不行,血到了这里也逐渐瘀积,膨胀得越来越大,就出现了气血混在一起,变成增生,囊肿。再进一步,密度越来越大,变成肌瘤、肿瘤。再进一步,就成了癌症。这里气血聚积,下边就等于断了水,气达不到四肢,于是造成四肢苍白无力,手凉脚凉,甚至瘀血坏死。
艾灸不仅能温经络、去湿寒、治疗疾病,还能帮助我们治疗一些重症。曾经有位老年男性病人,糖尿病晚期,腿都黑了,要截肢,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两条腿都正常了。艾灸能治急症,能治死症。专家说,研究发现,艾灸的烟是个纳米级别的东西。任何物体到了纳米级别,就有了极强的穿透能力,能穿透皮肤、骨骼、脏腑。纳米级别的艾烟有一个特性,即能够循经自动找到河流里的那个“坑”,然后逆向振动,把不正常的振动频率拉回到正常的频率,“坑”自动消失。也就是说,艾烟能把经络里紊乱的气流有序化,就像100节电池,扔在地上没电,首尾相接,并连串联,它就有电了。整合,让它有序化,让气流无始无终在经络里循环,这样就能起死回生。专家强调,足量的真气在经络中无障碍地循行,这就是生命重要的指征之一。
结语:艾灸疗法从古代就开始兴起,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灸法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吧!小编希望大家能够从文中学到知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后小编祝大家健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