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保健按摩 保健按摩常识

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的分类及要求

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为推坎宫。推坎宫有发汗解表、醒脑明目的作用。

用拇、中指指腹按揉两侧眉梢与目外眦之间的太阳穴,为运太阳。运太阳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作用。

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揉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

作用:四法合用,能起到疏风解表、止头痛的作用。用于风寒、风热感冒。

注意事项:外感发热时可用,次数不定,高热者每日可行2次。风寒感冒可用葱、姜水作为介质。风热感冒可用清水做介质,加强发汗、退热之功。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许多妈妈刚开始都会选择给孩子看西医,当她们发现吃药、打针、挂盐水等对孩子都无效时,一些妈妈会带孩子来找中医,以身试法后发现效果很好。中医的优点是副作用小,疗效好,缺点就是中药要煮,而且难吃,中医疗法需要坚持。

捏脊属于推拿的一种,小儿捏脊疗法主要是通过捏提等按摩手法作用于背部的膀胱经,通过捏脊刺激,达到增强体质、调理脏腑、治愈疾病的目的。

小儿常见症状推拿治疗手法

治疗腹泻

捏积疗法:将手法作用于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操作时,将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此疗法在每天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佳。

治疗便秘

当孩子出现便秘后,可通过按揉膊阳池穴、后承山穴、按揉腹三处部位得到缓解,膊阳池穴在手腕背横纹上约三指中间处,是治疗便秘主穴,在此穴位用拇指旋转按揉1~2分钟,后承山穴是位于腿肚下凹陷中人字纹处,自下而上直推约50~100次此穴位,推摩腹部时要用指腹在腹部顺时针方向环转快摩,直至腹部发热、变软停止。一般一天按摩一次,5天为一疗程。

治疗厌食

小孩推拿治疗厌食主要以健脾益气、和胃消食为主,可通过“补脾经,指尖根,推三关,腕肘纹;四横纹,轻掐揉,大鱼际,腹顺揉”指法进行,补脾经是沿孩子大拇指桡侧缘,从指尖推向指根,连续100~300次,推三关是推拿者用自己的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肚着力,沿孩子前臂桡侧,自其的腕横纹推向肘横纹300次。四横纹为食、中、无名、小指掌面第一指间关节横纹,掐揉四横纹从食指纹至小指纹,每揉3~5次掐一次。揉板门(手掌的大鱼际部)100次,之后顺时针揉腹5分钟即可。以上方法每天按摩1次,10次为1个疗程。

8/15页
小儿推拿推拿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