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奥秘 癌细胞也会“自我减压”
1971年,美国政府正式对癌症宣战,前后20多年间,检验了15000种植物的114000多种提取液,后仅仅找出一种有效药物,而美国的癌症死亡率1970年到1994年之间增加了6%。这场人与癌症的战争不得不宣告失败。
随后,对抗癌症的方向开始转移到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和早期诊断上。悉达多·穆克吉给出了一个保守的展望:如果我们转变目标,不求“消灭”癌症,但求与之“和平共处”,未来还是很有希望的。在他看来,尽量延长癌症患者的寿命,杀死癌细胞将不再是癌症治疗的关键。
“仅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物质已有千余种,若要防癌,是否需要拒绝所有致癌或有潜在致癌可能性的因素呢?”在一次讲座中,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师建国提出这样的疑问。
肿瘤(癌症)是细胞变异的产物。由于“细胞变异事件”随时都在发生,又存在着随机性,类型也是不确定的。因此,“变异”的结果可能是有益的、无意义的,也可能是有害。
“穷人癌”和“富人癌”
科学家发现,即使是有害的变异,相当多也并不具备对生命个体的存在构成现实威胁,但有害的变异对于变异的细胞个体来说,可以是:①致死性的;②细胞功能结构的丧失或新生;③细胞功能结构增强或减弱。
变异时常在发生,但如果一个细胞变异得可以“自主增殖”和“无限增殖”,就成了“肿瘤”。在师建国看来,“变异机会”的增加就意味着“肿瘤变异机会”的增加。当“损伤、修复、增生”的机会增多时,就为“变异”、“癌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师建国举例分析:“穷人易得食道癌”,是因为过去穷人生活窘迫,油水少、体力劳动强度大,食物多为“多、粗、硬、烫、霉变、高盐、狼吞虎咽”,于是,食道损伤的机会便容易增加,其结果是:“损伤机会多修复机会多”、“修复机会多增生机会多”,“损伤、修复、增生机会多变异机会多”,“变异机会多癌变机会多”。
“富人得直肠癌”也是类似的道理,传统富人的三少:运动少、食量少、食物构成纤维素少,易导致直肠的排空机会少和便秘,使直肠种植的细胞有了更多经受伤害,甚至是致癌物质伤害的机会。
在临床上,胃溃疡容易引发胃癌、牙齿反颌容易造成舌癌、机械损伤容易引发骨肉瘤、摩擦的黑痣易恶变,造成瘢痕癌的发生。现在有些女同志常服用雌激素等激素类药品保持青春,这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几率。
减少患癌机会:有病马上去看
一些地区的生活习惯,也造就了一批当地特有的癌症。比如,东北地区的“炕癌”、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怀炉癌”,又比如说,在陕北,得胃癌的人较为集中,陕北人多爱吃腌菜,爱喝酒。而食道癌集中在陕南地区,因为陕南人爱吃滚烫的火锅和酸菜;如今的环境污染也加重了患肺癌的比例。
“面对纷繁的致癌物和致癌相关因素,虽然很难一一屏蔽,但可以在‘机会条件’层面上,减少迁延性损伤、修复、增生的机会,从而减少变异和癌变的机会。”更多时候,师建国会给周围的朋友提供一个防癌策略,即,“减少和避免慢性迁延性损伤、修复、增生性疾患和行为就是防癌”,这是基于肿瘤病理发生机会条件层面提出的一种方法。“简单说就是,有病你就马上去看,别拖,定期体检,改掉生活中吸烟、喝酒的不良习惯,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