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运动 气功

五禽戏的由来是什么 五禽戏应该怎么练

提起五禽戏,大家应该也都有所耳熟吧,这是一种十分好的健身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受到很多养生爱好者的青睐,每每清晨起来,都会在外面的广场上,看到很多中老年朋友精神奕奕的在练习,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关于五禽戏的一些具体由来以及练习方法。

目录

1.五禽戏的由来是什么 2 .健身气功五禽戏

3.五禽戏的发展怎么样 4.五禽戏的特点是什么

5.五禽戏的练习要点是什么 6.练五禽戏的好处是什么

7.练五禽戏时要注意什么 8.五禽戏和八段锦的区别

五禽戏的由来是什么

五禽戏是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长的健身方法之一,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

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其健身效果被历代养生家称赞,据传华佗的徒弟吴普因长年习练此法而达到百岁高龄。1982年6月28日,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体委发出通知,把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五禽戏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早记载了“五禽戏”名目的是《后汉书》与《三国志》,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也有提及。

据说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但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导引图》的40多种姿势,便是先秦导引术的总结

传说五禽戏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

2012年亳州市体育局在市行政中心五楼会议室召开了亳州市华佗五禽戏协会成立预备会,积极的发扬这一健身的运动。力求打造成像太极这样的地位。典故传说编辑广陵郡的吴普,投

华佗为师学医,得到了华佗的教诲,他不单医术高明,而且高寿百岁,耳不聋,眼不花,发不白、齿不落。他为什么能活那么高的年龄呢!

这里有个传说:据说,吴普原来是个官宦之家的子弟,过着富裕的生活,是位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的阔少爷。有一次华佗带着他出外采药,回到家就病倒了,华佗就去给他看病,到那儿一摸脉,六脉和平,一点病没有。华佗心中有底了。

华佗说:“人要想身强体壮,减少疾病,延年益寿,有效的办法是劳动锻炼。吴普听了这番话,他心中暗想:噢,我说师父身体咋恁强壮,原来他有长寿的‘秘诀’,想到这里兴趣来了,忙问:“老师,能教给我吗?”

华佗说:“当然可以,我教你的是五禽戏。这‘五禽戏’实际上就是五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一是虎,按虎的动作炼其四肢;二是鹿,按鹿的动作练其颈部;三是熊,按熊的动作炼其腰椎;四是猴,按猴的动作炼其关节;五是鸟,按鸟的动作飞炼其胸腔。

按这五种动物的动作,每天练上几次,就感到周身轻松,腹内欲食。如果有点不舒服,做上一番‘五禽戏’,把身体活动出汗,马上就会觉得好些。”华佗拿出一本《五禽戏法》交给吴普。又走到院内,伸曲跳跃,展合扑跌,做了一遍“五禽戏”。

吴普得到了华佗的传授,于是天天练了起来,练呀,练呀,把身体锻炼得由弱变强活到年近百岁,他把此法又传给了许多人,凡学会了“五禽戏”的,都成了百岁老人。

五禽戏的由来

一次,华佗看到一个小孩抓着门闩来回荡着玩耍,便联想起“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道理,于是想到人的大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畅和瘀寒停滞而造成的,如果人体也像“户枢”那样经常活动,让气血畅通,就会增进健康,不易生病了。

于是,华佗有时间就专心致志地研究锻炼身体的方法,参照当时古人锻炼身体的“导引术”,不断琢磨改进,根据各种动物的动作,创造一套模仿虎、鹿、猿、熊、鸟五种动物的拳法。

这套拳,模仿猛虎猛扑呼啸,模仿小鹿愉快飞奔,模仿猿猴左右跳跃,模仿黑熊慢步行走,以及模仿鸟儿展翅飞翔等动作,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能清利头目,增强心肺功能,强壮腰肾,滑利关节,促进身体素质的增强,简便易学,故不论男女老幼均可选练,待体质逐渐增强后再练全套动作。

五禽戏不仅具强身延年之功,还有祛疾除病之效。正如华佗所说:“体有不快,起作禽之戏,怡而汗出,……身体轻便而欲食。”近年来五禽戏作为康复医疗的一种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中风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脊髓不全性损伤等患者的辅助治疗。

1/16页
五禽戏功效五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