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拳内劲的聚集和传递
太极拳内劲的聚集
缠丝劲是指拳式的动作过程中,关节肌肉的螺旋运动。
拳式的动作过程中,通过手法的旋腕转膀,通过身法的旋腰转脊,通过步法的旋踝转胯,以产生圆滑无棱的“缠丝劲”。
根据攻防技法的不同需要,肢体的螺旋运动分为顺时针方向的缠绕和逆时针方向的缠绕。
《陈鑫太极拳论分类语录》中说:“太极拳缠丝法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而要点莫非即引即缠,即进即缠,不能各是各着。
若各是各着,非阴阳互为其根也。”这就是说,我们在太极拳的演练过程中,要避免手法、身法、步法的缠丝劲相互脱节。
只有把身体各部位的缠丝劲串联起来,拧成一股劲,才能形成拳式整体的缠丝劲。这种劲像急流中的旋涡,在旋转中产生排山倒海般的强大威力。
“缠丝劲”,是太极拳“以柔克刚”的具体操作方法,也有特色。
通过手法、身法、步法的螺旋缠绕运动,在技击中使敌方的攻击力改变方向,把敌方强大的劲力“引进落空”。
这种不与敌方来力相对抗的做法,既能避免身体受创伤,又能节省许多体力,这是“缠丝劲”在防守上化解敌方攻击力的作用。
太极拳内劲的传递
整体劲是指人体的“根节”、“中节”、“梢节”,在拳式的动作过程中,通过手法、身法、步法的运用,各节部位的相互配合协调所形成的综合之力。
根节:胯部为根节之根节,膝部为根节之中节,足部为根节之梢节。
中节:腰部为中节之根节,[已过滤词语]为中节之中节,头部为中节之梢节。
梢节:肩部为梢节之根节,肘部为梢节之中节,手部为梢节之梢节。
“整体劲”的形成过程是,在太极拳拳式操练的过程中,通过进退的步法变换,使拳式的动力“起”于根节。
通过身法的吞吐,使拳式的劲力“顺”于中节;通过手法的攻防转换,使拳式的劲力“达”于梢节。
这样,使拳式的劲力,通过人体的三节不断地传递,终把三节之劲聚合起来,形成一股强悍无比的杀伤力。
通过棚、捋、挤、按的手法运用,把“整体劲”施放于敌方身上,产生威力无比的攻防效果。
“整体劲”的掌握,除了明白以上劲路的起动、传导、发放之理外,还要通过拳式中手型手法、身型身法、步型步法的协调配合,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才能运用得得心应手。
当达到“拳练千遍其理自见”之境时,拳式的劲路就形成了自动化的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