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太极拳内劲整合的四大要点

一、明确意念的主导性,始终贯穿意念在整合内劲中的主宰作用

意念主宰并不神秘,也不容易.问题在似有与似无中运用.这个分寸要不断探索才能准确把握。意过则执著,意不及则散乱。

一般习拳者的通病多数是散乱,由于杂念纷纷,烦恼甚多.往往在注意集中、聚精会神上出偏差,心静不下来,有的虽静一会儿但易起伏,故调其心是用意使内劲整合的关键。

二、麦惩凑部分鼙金,然后过渡到周身整合

部分整合指身体的局部性整合。初习拳者的劲力处于飘泊、游荡状态.以一盘散沙作喻,如要整合凝固则须加水与水泥搅拌均匀粘合,水与水泥不能多不能少,适可而止。

意与气便好比在飘泊、游荡的劲力中加入水与水泥.予以均匀调整,使之成为内劲。意气所不同的是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形成一种习惯定势.又叫动力定型。

—下子要解决周身整合一般做不到,故应学不躐等.由点到线到面到体。以笔者的经验言.首先解决手的整合是一个易于操作的起步方式。

比如,我们练掤捋挤按四正、采挒肘靠四隅时,先意念在上肢的整体性运作。先贤有“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

攻、采在十指、挒在两肱、肘在屈使,靠在前胸”(《十八在诀》)之论,整体性理解,每一“在”都与手紧密关联.手不整合难以实施。杨振铎先生有“抻出肘尖、空出胳窝、肘尖拽膀尖、连手腕带手指”之高论。

落脚点还是手。这与魏树人先生的“张肘、开胸、塞腰、虚腋”不谋而合。魏先生还强调手心似有两个小气球的体悟。

祝大彤先生有手指膨胀如灌铅的体会.李和生先生认为手要练到手心发热发跳,意拳祖师王芗斋先生认为意念到时手指如“放电”。

这些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整合手内劲的窍诀,是经典拳论“形于手指”“气贯于指”的落实。

当然,解决手内劲的整合,只是起步,停留于手内劲既不能深入又不能巩固。故接着须扩展为整个上肢乃至躯干,依靠腰脊与丹田来运转于手,运转于脚与下肢.从而争裹相摩,心息相依,形神合一,身心合一。

三、从意气流通到内气自在运行

以意引气导引意气流通只是一个手段。待意达到身外,气遍于身内,神通于天地之时,内气会自然在体内鼓荡游弋.形成自在于肉体(五脏六腑、筋骨皮肉血)之间的自由运转,意便不用而用,神便不领而领,此种境界,拳味必出,所谓出神入化,阶及神明至矣。

四、由穴位点整合经络系统到神经末梢

初习拳者迫切希望练出一点效果,但多数苦于没人正确指引,无门无道,继而走了弯路甚至邪道.一练五六年内劲不整合上身是其必然结果。依笔者亲历。

从几个大的穴位点开始整合相关经络,通达神经未梢、毛细血管细微之处是一个有效捷径。人体穴位点近于千数,经络通道上百.毛细血管数万公里而难以计算。

而体内的物质分解到不能分解(量子力学家所言“光子”),其数无量无穷无边无际。

而拳练到“光子”.即极微之微.则必定病可洽.体可健.智可开,慧可达。这听来奇怪,然明达就通.一点也不玄妙。世上事.总是一物降一物.相反相成。

尽管身体构造由无量无边的极微“光子”构成.依佛典揭示人的意念却是一秒钟可达一千六百兆(即“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细念,可以说对付极微小之“光子”绰绰有余。

习拳者可以通过意念来契合、来调动、来整合。先从主要穴位切入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就人体言,从百会到会阴,从命门到神阙,从劳宫到涌泉,这几个大穴位贯通,可使“五脉七轮”圆转通达。

为内劲的整合构建了网络经纬,尔后,通过自身网络系统,将内劲贯串、融会、整合之势必定形成。

1/1页
太极拳基本功太极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