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认识太极拳进入化境修炼

太极拳的练习想要达到一个高深的状态不是一时就能完成的,而是慢慢一步一步的提高的,练习太极拳不能有急切的心态,这样只能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所以说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关键。

练习太极拳的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一般都会遇到些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是需要自己的积累经验。

太极拳和八卦掌的原型初都是道家修炼者为了调理内丹的火候和打通下肢的气脉而发明的动功,南怀瑾先生以自身的修行体验认识到要想打通下肢的气脉仅靠打坐是不行的,因此还需以行功的方法动练。

你只要仔细地观察一下太极拳和八卦掌上身的姿态。尤其是太极拳的身法要求与佛道两家参禅打坐时的外相几乎没有区别。于是20世纪初以孙禄堂生生为首的武学大师均主张内家拳与丹道相合,唯此才能在养生和技击上臻于大成。笔者的吴式太极拳师傅王辉璞先生在60多岁时腹内就练出了丹气。武式太极拳名家霍梦魁也练出了内丹,打拳时内丹还能随拳式转动,此公不善言辞,授徒时讲不明白,就脱掉衣服让学生看他的肚子。我的武式太极拳师傅阎祝山也早已具备了丹气内转的功夫,并能够以气打气。有一个夏天,我让几个人轮流打我的小腹均无反应,阎师傅说:我要这么打,你就受不了。说完,将拳贴近我的小腹,猝然一抖,我猛觉象一根针刺了进来,而后又分成两股直入脚心,使涌泉穴作痛。

据了解,有一些拳家练习太极拳学成了丹道的功夫,但是没能高寿,这与它的丹道没有转换有关。

以至于在名利、得失、工作、家庭等问题出点差错,就把握不住心性,而丹散气瘀。阎祝山生生在20多年前打拳时可说是神气活现,气势让人望而生肃然,总爱与人交手试劲,来者不拒。10多年前功入化境,行功时气震梢节,与人搭手,粘上既出,寻常人发出丈外。而近10年来却如老僧入定,一套拳打上两个小时都不觉得慢,

不讲姿势身法,不进劲力神气,总之无形无相。很多人说:你师傅的拳打滞了。但你一与阎先生摸手,就会感动他的功夫更高深莫测了。我问过师傅行拳时的感受,阎先生说:先站好起式几分钟后睁开眼睛后感到天地一片透亮,然后手脚自然催动,走上几个式子后就忘了一切,也忘了自已是在干什么,忘了在什么地方,并不想有意打这么慢,但心里根本就没有打拳的念头,也就不知道拳打的快慢了,心境惶兮惚兮。

这是一种禅的境界,但阎先生的文化水准不高,从未接触释、道、儒学说,怎么会出现参禅的现象呢?阎先生走架时的心境正如《心经》中对入般若波罗密多后的描写:“照见五蕴皆空,------,无受想行识,无眼耳舌身意,无色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之正是多少参禅修道之人毕生追求的初禅境地,从唯识学的角度上看已经超越了“见分”和“相分”,在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之间的阶段。阎祝山先生所以能达到初禅的境界首先是与他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一生不嗜烟酒,没在宦场和各种社交环境熏染过,当了一辈子工人,只知道干活掐钱养家,不贪不占。自拜陈明洁师爷为师后专心修习武式小架太极拳和戴家心意六合拳,正所谓“心静何需参禅,行直何需守戒”。

我们练习太极拳很多人都是抱着健身的目的去学习的。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的原因,就是阎先生的第七识“末那识”,从没被法象熏染,不似一些志门参禅修道之人,一上座就想起这部经书那套功法,因此末那识第七层坚冰就容易打破。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厚德以载道,禅是求不得的。

更主要的原因,就是阎先生的练拳方法,他早年得一位杨润升老先生的独特传授,有一种独特的手印桩法,而这种桩法又是以无形无象为基础的。

阎先生每天打拳时都以这种桩法为起势,行功时才能进入禅境。

既然太极拳是修道之人练功的一种方法,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再以太极拳作为参禅入道的手段。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