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认识动静相间求松静之说
太极拳的练习是一个比较系统化的练习模式,需要的是严谨的练习步骤,不能忽视一些小的问题,每一点都是对太极拳的本身有很大的作用的,往往有些太极拳者在练习的过程中都直接跳级的练习,这样是不可以的。
练习太极拳我们很多人都不能真正的把握一些正确的方法,导致长时间的学习达不到效果。
本文探讨的是通过动静相间地盘练太极拳,以求得太极拳的高境界--无形无象、全身透空,从而达到养生与技击的目的。太极拳爱好者都知道,盘练太极拳架要求连绵不断,大凡练习多年都能达到。笔者在这里介绍的动静相间的盘练方法,是在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有了内气、内力,内气在体内鼓荡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盘练力法,是意念把内气通过动静结合散发出去,行于四围,达于四梢。身体达到大松大净,全身透空,无形无象。
具体说来,就是在每一式完成中,内气会随外形的动作而涌动。为了使内气散开,外形要保持相对静止,以疏散内气,好比我们端一盆水走动,水难免晃荡,我们要让它平静下来,就相对静止不动。动静相间、循环往复地盘练,就是这样的做法。因为内气在体内充盈后,身体有发涨的感觉,有时涨得很难受,需要静下来,意念让内气扩散,有利于养生(“气遍身躯不稍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且静极生动,内气会自然鼓荡.需要指出的是外形的静止而不是意念的静止,意念在内气鼓荡时,一直在引导内气的疏散,即以意行气,顺其自然。练太极拳主张自然呼吸,自然意与气合。练拳中,随着心念一定,即把身体想像为一个无穷大的球,想像内气向脚下沉。身体好像悬于空中,这时意感内气开始往身外四周扩散,身体也渐渐扩大,与周围浑然一体。这时走路,脚下会感觉有一种弹性,带动全身一动全动;与人推手明显感觉脚下生根。就这样,静中有动,动中寓静,动静结合地一式一式盘拳。
练习太极拳,需要掌握关于内气的鼓荡问题。
拳谱上所谓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不但指外形连绵不断,还指内气的鼓荡不绝。随着内气的充盈,内气在体内的流动会自然流畅。随着内气的积累,鼓荡之气渐渐减小,开始有全身透空的感觉,感到非常舒适,所谓“真人之吸以踵,众人之吸以喉”,说的就是这个现象。
内气下行对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病非常有好处。中医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医理。内气在体内过度冲撞,长此下去就会出偏差。内气下行可使身体通透,于养生非常打利,所谓“练枯化气,练气还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就是这个道理。
意念引导内气流于四肢,既可追求天人合一之道--练神还虚,练虚合道,又有利于技击能力的提高。对技击来说,讲究气要运到梢节上,这对我们理解以意使力很有帮助,练者可以自己去体味,这也是练技击架子不可缺少的。
不管怎么说,拳架是整个太极拳的框架基础,所以说关键是拳架的内涵。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牛万物”,、如果老是空练拳架子,就淡不到本层次的修炼。练太极拳需要长期坚持,一切顺其自然。这里淡谈笔者对一般拳架子盘练的看法。一般速度较决的连绵不断的拳架,对占僵化柔很有好处,而且潇洒飘逸,但出功夫较慢。
慢练太极拳约一小时,长功夫非常快,但容易僵滞,到一定阶段就需要动静相间地练习,因为此阶段的修炼才是通往太极拳高境界的阶梯。当然,快慢相间、轻重不同地盘拳架,对提高拳艺也有好处。笔者习练八卦掌,快练的灵活劲、松柔劲与慢练的松沉劲互相参演,收效非常好。笔者讲的动静相间的练法。
如盘杨式老六路,练完前两路需要50分钟至1小时。站桩可以长内劲,行桩如八卦掌也能长内劲,动静相间的太极拳练法也合乎太极举理沦。
过去拳家总讲太极拳架子处处含力、式式是桩功,所以动静相间的练法也是合乎拳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