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如何将太极拳与太极操区分

太极拳作为一种武功,具有攻击性,而太极操则偏向于观赏性,所以练习者千万不能将二者混淆。二者可能在动作上有些许共通之处,但是实际练习之时还是需要做严格区分,不然就拳不成拳,操不是操了!

练习者之所以会把太极拳练成太极操,是因为太拘泥于套路的影响,不注重内在的区别。

太极操注重表演效果,讲究规定动作的规范,不太注重功力的要求,这实际没有把太极拳的技击一面融入太极拳练习之中。太极操虽然也有健身的作同,但程度不如传统太极拳作用大,技击效果更不如传统太极拳,已失去了太极拳健身防身的真正含义,就是一种体操。不然,为什么练太极拳有功夫的人几乎都是练传统太极拳出身的?太极拳已走向了世界,有很多外国人学习中国的太极拳,但大多外国人来学传统太极拳。这是为什么?说太极拳是国粹,是非文化遗产,那指的是传统太极拳,那才是真正的太极拳。

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太极拳的门道是什么?我们看太极拳演练,一些功底深厚的老拳师,练拳出神入化、韵味十足,而一般人练拳,虽然打的是太极拳的套路,外形也很漂亮,但总是使人感到平淡无味。

要想不受太极操影响,除了要明确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及内涵,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具体说有如下区别:

一、太极拳讲究内劲。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后撑命门,使小腹和后腰似发动机,内气的转动催动躯干和四肢运动。这样不论养生还是技击都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太极操则是外在的肢体运动,没有这样的效果。

二、太极拳要求以腰为轴,左右旋转,带动周身运动。“太极拳主宰于腰,转换在肾,形于手指,发于足跟”。而太极操则是四肢运动,腰很少动,上体僵直,不能运化来力,俗称“板腰”。

三、太极拳要求周身放松,两臂运动如风吹杨柳,活泼无滞,但又有绵里藏针之感。太极操则要么可能是耸肩架肘、要么可能是上身僵硬、要么可能是横气填胸、要么可能是拙力过多。

四、太极拳出招讲究步法与肢体的协调,动作连贯顺畅,一气呵成。而太极操多为单独的动作,手是手,脚是脚,缺乏连贯性。

五、太极拳要求圆活轻灵,身体公转螺旋,手臂自转缠绕,动作呈弧形,以气运身,调和气血,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真正太极拳在技击上通过螺旋缠绕,达到引进落空,借力打力。而太极操则呆板僵硬、直来直入,缺少螺旋劲。

六、太极拳要求虚实分明,两手两足处处分阴阳、时时有虚实,迈步如猫行,踏实后梢节领进,方可转换重心。太极操则虚实不明,落步而实,步伐呆滞,转换不灵,动作断劲。

为了避免将拳打成太极操,要做到如下几点:

1.是要求练拳时必须遵循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胯圆裆、神聚气敛、身手放长的规定。

2.是要发力运劲体现“根在脚、劲于腿、主宰腰、形于手”的特点。

3.是要求练就内气发于丹田,后撑命门,鼓荡腹腰,以意导气,以气催形,以腰为轴,左右旋转,两肾抽换,通任督脉,遍带冲脉,达于四梢,气遍身躯,归于丹田。

4.是必须把练劲和练气相结合,不要单纯手脚动,而是不动则已,一动全身动,打出太极味。

5.是心要静。心不静,就会把太极拳练成太极操。陈鑫云:“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曰无极,象形也。”这阐明了要练好太极拳,则必须在练拳之前排除一切杂念,心平气和。打拳时,不要东张西望,看这看那,想这想那,心不在焉。心静才能宁神,宁神才能专注,打出意境。

6.是注意呼吸。太极拳是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放松隆起,必要时发出“哼、哈”之声,与套路动作配合。不然,有可能起到负面效果,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

总之,为有效地避免将太极拳练成太极操,就要按太极拳拳理,正确练习。要有“练拳没人似有人”,打出一种“虚静空灵”的感觉,练出一种“我身动,却不知是我身,始于无极,归于无迹”的意境。

1/1页
太极拳视频太极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