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浅说太极拳学习之松空内涵

“松空”在太极拳的学习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说法,大家需要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运用,才能在学习中有所进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一讲太极拳中“松空”的具体内涵和应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通过本文学习可以在太极拳练习中更上一层楼。

松空,讲的是一种放松的自然状态。

全体空灵,应物自然。松的程度越高,功夫也就越深。反过来,功夫越深,对松的质量要求也就越高。

应物自然是人的功夫练至虚无至极时,身上在受袭时突然表现出来的一种自然反应。

这种反应,需要我们将太极拳练到一定火候才可以有所体现。

传说受袭者安然无恙,袭击者却被震跌出去了。林墨根老师深入浅出的说:“松干净了就是松空,不要看得太玄了。”练太极拳至少有四空:

练太极拳至少有四空

第一要心空,思想要空。练久后则熟能生巧,自可以练来不加思索,心空自然,体内生理机能,就自然发动。

第二要手空,两手心空松,太极拳出手姿势,无论阴手阳手,必要像挟有一个皮球在手中一样,手指亦需在动,手必须要空。

在动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手型的准确性,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第三要脚空,两脚心要空松,足心空出,则足心的涌泉穴不受阻塞,气机自易流出。

第四要胸空。武式太极名家郝少如先生说:“要空中有松,松中有空。”松空是练太极拳到了无形无象的高级阶段。

有些追求深入研练的习拳发烧友看了不少拳书和请教了一些名师,仍未能使其练拳时松到好处,我想这其中原因之一是没有明师正传。

杨式太极名家董英杰先生在《太极拳释义》一书中说:“不得真传,身体略壮,学拳十年,终是糊涂。”要想在拳架和推手中把松练到好处,若没有一位有师承、明拳理、熟拳法、身怀太极功夫的明师(不是小有名气的名师,既名又明的老师当然更好)的言传身教,那是难以悟得透彻和感受良好。因为对太极拳而言,其动作的细微之处及道理的深奥玄妙处,多有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困难,只有经过明师点拨和自己的刻苦研练,才可悟其真义。如内功心法就不是说几句话或看多几眼所能搞得说清楚的。吴式太极名家马多瑞先生说:“‘松’,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某个角度讲,能松一分,功夫就上一分。要真正达到太极拳所要求的松,恐怕非经过高人的指点才能行,由于各人的悟性不同,松到了一定的坎上,就过不去了,需要老师的引导。”

拳友们大多知道初学慢练的重要性,只有慢练的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后,才可开始由慢到快,快而后慢,慢能慢到十分,快也能快到极致,如此反复锻炼才能极虚极灵,又能极重极轻,快慢轻重,随心所欲。

能轻则松,能松则快,能缓则内劲增长,不用力而自然沉重。在慢练有了功夫后,就可随心所欲地练快。能够快而不乱,轻而不浮。要出功夫,必须把架子放慢,一招一式,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不要放过。以慢练松才好采气、养气,摧僵化拙。

不但能体悟拳架的细微变化和求得架子工整,也容易练出周身一家的内功来。怎么个以慢练松呢?不是谁都能练到位了,松得透了,那首先要看各家老师的教法如何,然后加上学生的悟性和苦功有多少。

再比如讲“松肩”和“松腰”,表面道理是大体明白了,但做起来没能松至好处,后来经过林墨根老师的言传身教才逐渐感受出来。

以意将两肩松开,气向下沉,心要静,气要敛,肩要灵活,就是平常所说的松肩。两肩关节有脱开之感,肩部斜方肌和横韧带拉长,气向下沉与跨连接,前与两胸相连,后与两肩背相接。

肩关节松开,意贯于两膊。练拳时松肩是甚为重要的,肩膀不松,上胸处气不能下沉,进而影响含胸与拔背,所以肩松后上肢就没有用力的感觉,长期练拳而注意松肩,就会出现练拳时没有肩头的感觉,故有“忘肩”之说。林墨根老师解惑开悟的说:“上肢的放松,肩关节的放松起着主导作用。

事实上,肩松才能肘松、腕松,才能有整体上肢关节、肌肉的放松。在太极拳的走架中,一般说来两肩的放松不完全是均衡的,往往是应略微着意去松虚脚所对应的肩,或者略微着意去松由实变虚的脚所对应的肩。”有一点松肩助手的练法也许不为习拳初学者注意,就是手向前推出时,肩胛骨的位置要放松;手回收时,肩井穴(锁骨)对下的位置要放松,这样练法的效果比较好。

松腰则是指腰部放松同时带有下沉之意,但并非把腰部硬往下压,硬压则不易转动,要抓住腰(下)脊(上)对拉放松的感觉,放松则能转动如意。

腰是全身上下之枢纽,腰不放松则根力很难上达,影响劲道的完整,也是部分人发劲不好的原因之一。

需要在此强调的是:“腰只能松。不能乱动”,这好比车轴是个稳定的圆心,车轮围绕圆心转动的快慢不影响车身的平稳,如果车轴内随同车轮同时都动,不仅不灵便,连车身也不稳定。

所以说,如果腰随意转动,练拳则出现摇摆不定,与对方交手则易为人制。“腰只能松,不能乱动”这句话是说腰宜按拳架和推手、散手的要求去放松,乱动指腰部左扭右摆,前晃后摇;深层的乱动指腰杆变懈变丢,该松不松为紧为僵,不该松却松了为丢为散。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