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如何理解太极拳的劲起于脚

太极拳的练习,非常注重下盘的修炼,我们不能因为它是拳法,而忽略了脚法的练习。那么在太极拳中,我们如何去理解脚法的作用呢?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做简单的介绍,相信通过本文的阅读,大家会有深刻的理解。

其实在太极拳中,有很明确的对脚的要求,只是初学者容易忽略而已。

太极拳的术语是“劲起于脚”,那么劲怎样练习才能算是起于脚的太极拳练法呢?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学太极拳真的是处处困惑。

原因就是身体没有修炼到“泥”一样的状态,而理解不出前辈们的体悟所在。

对此,我们还是需要扎实好自己的基本功。

故一些人传授的太极拳练法,只能是为了健身之用,所以就导致了“练太极拳数年不能纯功运化者”多如牛毛的这种结局。

太极拳的其根在脚并不是用骨骼支撑的僵劲,而是在身体自然放松的状态中内气下沉形成的一种支撑内劲,这种劲法来源于脚趾与小腿肚之间的拧转,使两腿之间形成缠丝形态,但不是两腿的骨头较劲。

这样将裆撑圆后,再通过长时间不停息地左右弓不变换,会使骨盆中的耻骨缝隙慢慢地练开,这时体内的气息在上下行驶中才能畅通无阻源源不断。

动作要求比较复杂,需要大家在练习中去感受自己内气的运行,熟练之后自然可以掌握。

我感到身体的内劲运行,与吊车臂的伸缩原理相似,吊车臂的伸缩是靠泵为液体加压来完成的。

而太极拳的体内之劲运行,则是靠弓步的转动来为体内之气加压,而脚与地面的拧转就是促使内劲由下自上的传导起点,

只有这样练习太极拳拳架,方可以使拳架出现不丢不顶的掤劲,整个身体才能体会到自然灵活的功夫状态。

否则,无论用身体的任何位置引动腰轴,拳架运动都会出现松、散、懈等软弱无力的表现。

由此可见,陈式太极拳的运动变化是多么的微妙,只是一点点的误差,就难以入得太极之门了。

所以《王宗岳太极拳论》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之句,就是忠告太极拳修炼者不得自悟,要想成功就必须走“千里觅明师”的太极之路。

当练陈式太极拳者使用双脚拧地时,身体的下盘就形成了像拱桥一样的弓步,这种步对上身的支撑劲非常大。

在接住对方来劲的同时,即刻就将对方的来劲化解,同时牵引对方继续向前使劲,导致对方站立不稳而失根(平衡)。

拱桥的力学结构原理也有好多人同样是不太清楚的,但是当你走到北京永定河上的庐沟桥时,讲解员就会讲解,这座桥的两边是用石象顶住的,意义就是象的劲大,使桥拱起成拱形而不会跨塌。

所以我在模仿师父的拳架练法时,用两脚的全脚掌及脚趾抓地,用下盘弓步将裆部撑圆形成拱形。

有好多人练太极拳多年之后,也没有明白太极拳架的上虚下实道理是怎么回事,所以总是将拳架的下盘练得不到位。

其实经过回顾十年的学拳经力,身体上没有功夫表现之人的太极拳练法,就是忽视了太极拳“其根在脚”的重要性。

1/1页
太极拳视频太极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