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如何做到双脚轻灵

大家都知道,人体重要的穴位都在脚上,因此脚是人体重要的部位之一。练习太极拳时脚同样如此重要,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太极拳教程对脚有详细的讲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太极拳吧!

虚实渐变脚双轻

练习太极拳时刻要记得一个松字,这也是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之处,松对身体的作用有很多。

从体上讲,松的结果是松、轻灵、气血通畅、全体透空。从用上讲,松的结果是松、柔、刚、刚柔并济。

因此,无论哪个练太极的人都知道要松着练。但许多人就是放松不了,这一方面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放松,但大部分是因为选择的修习方式决定了无论如何努力也是进不了松的境界。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其养生功效深受大家喜爱,特别是其对脚的作用,更是对人体有很大的帮助。

太极拳论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对照这个要求,我们在练习套路时好好检查一下,每一动,你放松了吗,做到轻灵了吗?

我看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太极套路都以比赛的要求(即姿势优美的体操舞蹈标准)来衡量,因此不顾自身条件,努力追求架子越大、姿势越低,认为这样就是太极功夫高的体现。

但这样的结果就是无论你自己觉得上半身已如何的松,但双脚为了保持低造型,维持平衡,是无论如何放松不了的。

要想脚变得轻灵,首先要做到周身放松,周身放松的关键是靠脚部的训练,有句话常说,脚不松,全身都不会松。

因此,前人和当代拳家对此是高度重视的,并形象地作出了双脚放松的要求和描述如拳论讲的“迈步如猫行”、“如履薄冰”,杨澄甫的“如踩在水上葫芦”、汪永泉的“脚不要踩死”、“脚心吻地”、陈耀庭的“两脚犹如踩浮舟”,祝大彤的“踩草地、厚地毯的感觉”,石明的“飘”(即全身关节肌肉节节松开,僵力拙力完全除掉,脚下没有一点死力之处,且有一种升腾感)等等。

我在初中时曾花一段时间练过孙式太极拳,到现在除了仍旧牢记孙式别具一格的开合手、活步、卍字手外,得益深的是通过孙式太极知道郝为真先生(孙禄堂大师的太极拳师傅)的一段话“初练时,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

第二层,则如身在水中,两足浮起,浮游水中,能自如运动。第三层,则身体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走,临渊履冰,神气内敛,不敢有丝毫散乱。此则拳成矣。”

不过以当时的认识,我只将它当是个传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幸运的是,还是坚持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随着时间的积累,越觉得郝为真先生实实在在说出了太极的真谛。

这正是双脚放松后,逐渐全身轻灵,出现一种升腾感,进而达到气通全身、神气内敛的效果啊!

总之,会松脚,会轻灵,从此太极就成功了一半。不会松脚,就达不到文章前面讲到的体用效果,推手中也很容易让人摸到根(脚不松,你的根就断在与地面接触的点上,脚一松,你的根就是整个大地)。

练太极如不注意松脚

更要命的是,练太极如不注意松脚,达不到太极应有效用不说,好多老年人还练坏了脚,特别是膝盖,那些追求架子越大越低而且越下苦功夫练的人,越容易对膝盖造成损害。站桩也一样,也要注意双脚放松。

现在好多人开始站桩时还做到放松,时间一长就僵了,但还在那里死站,有的是因为自己还没发觉僵,有的是知道僵了还苦苦坚持一动不动,认为坚持才有效果。其实发觉僵了,就要轻轻挪动一下重新找放松感觉,让气血畅通,站死桩很不好。

其根在脚 其病在脚

拳论明示:“其根在脚,由脚而腿而腰。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传统太极拳十分注重脚下根基的训练,从初始习练就要打下牢固的筑基功。练拳光练两只拳、掌,忽略脚下的修炼,努了劲,也只练个半截拳。

所以说,练习太极拳一定要注意全面性、合理性,不可片面强调某一部位的重要性。

一套杨禹廷83式传统太极拳,脚下便有二十几个步型,名为太极拳,而拳(捶)的动作不多,有上、卸步搬拦捶、撇身捶、肘底捶、指裆捶等11个捶式,掌型多于捶。

83式拳以阴阳分为163个阴动,163个阳动共326动,从起式到收式脚下326次阴阳变化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少一个变化脚下便出现双重,双重为病。

拳论提醒我们:“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练拳双重,周身能畅受阻,技击只有失败。双重为阴阳变化之过渡,仅仅瞬间即逝,停留为病,为致命之病,明理的拳家绝不能带“病”修炼。

可见,忽视脚的作用,会导致恶性循环的。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