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习练太极拳的四项不良现象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修炼太极拳的注意事项有很多,每一个武术世家都是在不断地磨练中成就。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太极拳教学中讲的四项不良现象,下面随着太极拳学习一下吧!
习练太极拳的四项不良现象
练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太极拳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练习,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得体会。
一、贪快贪多,学前忘后
这是现在非常普遍的问题,好多的学员大多是交钱学拳的,交了钱了心里就有个不平衡的感觉,想多学一些东西,要对的起自己交的钱,就忘了在基本功上打好基础。
今天学完新的一式,在还没有真正的领会,就接着学新的,当新的学完了下一式,前面的又忘了,接着又在从头来复习,一个得不偿失的效益。
初学太极拳要慢练,因为对拳理拳法的不熟练,在动作上会存在错误,要在慢练中更正,并形成良好的练拳风格。
二、急于求成,盲目下功
形意拳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之说,这就是大多练习形意拳的必站的桩功,这就有好多初学者盲目的站三体式,认为站的时间越长功夫出的就越快,道理是对的,可当你身体那疲劳时,你的三体式随者你身体的疲劳也在变形,这就起了一个反的作用。
三体式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定,可以高一点也可以低一点,当你有疲劳的感觉了,可以先休息一下,桩功不完全是时间的长短,主要的姿势的正确与否。
三、进步高提,跺脚发力
在我们练拳时为了感觉到力的体现,常有高抬脚的现象,落地时声音很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习法,我们人在日常的行走中是“退步高、进步低”,这样才灵活迅速而且稳定。
有的人会问,练习太极拳就是一定要慢吗?其实不是的,当你练习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快慢结合。
如“进步高提,必是后脚一脚吃力”必然导致“缓慢不稳”,也会降低前进的速度,进步缓慢不稳是格斗搏击之大忌。快打慢这是武术的常理。
四、气浮于胸,劲气不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两人在一起吵架,当两人吵到高峰时双方的脸色苍白气喘,这就是气浮于胸,这时人就有胸闷憋气之感,呼吸不顺畅。
当两人真的打起来,也是劲力发飘无力,大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挺胸.耸肩,内家拳讲的是含胸.拔背.提肛.裹胯.沉肩.坠肘.气沉丹田,当你做到以上所讲,呼吸如虎豹般的顺畅,汗流而气不喘。
正确练习太极拳的养生作用
一、正骨骼
太极拳要求姿势中正,不偏不倚,“一动无有不动”,全身骨骼处于柔和活动中,既纠正了不良姿势,又锻炼了颈椎、腰椎、上下肢肌肉骨骼。
这对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是非常适合的,有助于帮助他们矫正身姿。
加上户外空气新鲜及阳光中紫外线适量照射,人体钙质容易吸收,也就少患由骨骼疏松而引起的骨骼变形折裂等病症。
二、宣肺
太极拳要求动作与呼吸配合。久而久之,肺组织得以锻炼而肺活量增加,免疫力改善,也就少患呼吸道疾病。
三、健肠胃
太极拳迈步如猫行,动作如抽丝。不用拙力而轻柔缓慢,不会肌肉酸痛、大汗淋漓、口渴难熬。
经常性的舒展动作,也可以调整人们的心情,促进消化。
而且长期有节律的腹式呼吸使横膈肌活动扩大,肠胃器官蠕动加快,促使食欲增进、消化机能加强。对便秘、痔疮等疾病也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