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吴氏太极拳教学 练吴氏太极拳的要点有哪些

学习太极拳的朋友应该对吴氏太极拳都非常了解吧!如何学好我们的吴氏太极拳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跟着相关的吴氏太极拳教学来简单的学习下吧!当然,你也可以跟着我们的吴氏太极拳教程来学习。

下面,我们就和大家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练习吴氏太极拳的要点有哪些?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练习吴氏太极拳的要点有哪些

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有杂念。但是人的思维是复杂的,要使中枢神经系统高度集中,处于单一的兴奋状态,实在不易。

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集中呢?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动作尽量做得正确。换句话说,就是动中求静,适样比较容易见效。久而久之,即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境界。

太极拳的练习非常讲究一个字:轻。当然,轻不是说我们的练习不需要力量,二是说我们的练习要学会控制力量。

轻是相对于重而言的。太极经中说:“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虚”,轻就是不能用“暴发力”,其次是避免双重。

轻也可作“柔”的解释,“极柔软然后极坚刚”适就是说明轻的灵活性,轻也不是松懈,松懈和暴发力均为太极拳大忌。轻是有力不用,所以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为太极劲。

太极拳的动作,手、眼、身法、步法,都介于有力无力之间,呈现将展未展之势,虚实宜分清楚,才能构成“太极劲”,懂得这个劲,则是练太极拳高级阶段,只有在长期锻炼中,默识揣摩,才能从心所欲。

太极拳的练习也很讲究一个字:慢,在我们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一招接一招,不能停,不能快,连贯的慢慢练习。

太极经中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所以练太极拳时、要求动作前后要街接,所谓“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使全套动作连绵不断,节节贯串,动作之间不能有意拖延。

一般来说,一套拳大约应控制在25-;50分钟之间为适宜。锻炼有素的人,每次打完整套拳的时间,基本相同,这就是功夫深的具体表现。

切:即是认真的意思。练太极拳需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不可草率行车,无论哪个招式,都要做到准确。虚实要分清楚,动作避免欠缺,立身须中正安舒,“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切的另一个意义是研究,练拳时不研究,练后要回忆,哪个拳式练错了,今后再练时要更正。这就是切、磋、琢、磨的工夫,如此下工夫则进步快矣。

就是“定时”、“定量”,首先是持之以恒,无论是严寒或酷暑都不能间断;其次是定量,根据各人体质和时间,制订相应的时间和运动量。时间舆运动和量均需逐步加强,才能逐渐提高水平。

总之,静、轻、慢、切、恒五个方面的要求,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在练太极拳时,只能并存, 不能偏废。

简述吴氏太极拳

1、“重心”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重心在物理学中是重力的作用点,即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在盘拳中重心的位置决定人体的稳定和平衡程度,在太极拳中讲究虚实及其转换,“实”对于下肢即重心靠近的位置,“虚”则离重心较远的位置,但无论怎样转换,也不能离开人体下肢所确定的支撑面,否则将易倾倒。

在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求重心线一定要在自己的支撑面上。

重心位置合适,虚实合理,避免双重,可做到不滞、不重,使步伐移动灵活,如做弓步时,两脚要有一定的横向距离,保证合适的支撑面,重心位置应在两腿间距离的中间三分之一的范围,就可使两脚均有着落,称为半轻半重。

当然,在变换虚实时,只有在中正立身的情况下,才可以达到灵活转换的要求。

在技击中稳固重心线是防守与进攻的基本条件,利用重心转换,身法的协调,胸腰的折迭、运化,乃至步法的调整,终达到重心线始终保持垂直方向的位置,并使对方远离我的重心线。

2、“冲量”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物理学中的冲量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作用时间的乘积。冲量是描述力对时间的积累效果,是过程量。不难看出,力的积累效果不只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作用时间有关。

也就是说,力大效果不一定大,力小效果不一定小。发出的拳作用时间长,这个时间与力的乘积,也就是说产生的冲量大。

另外从物理学中的动量定理(动量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内容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可以推断出拳接触到物体瞬间速度极大。

所以拳才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太极拳谚中有“动贵短,意贵远,劲贵长”。劲贵长也含有劲力点的作用时间长,从而增加力的冲量,使其积累更大的效果,产生更强的作用。

3、“速度和加速度”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速度和加速度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两个物理量。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而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变化方向的物理量。

这两个物理量在太极拳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把握和运用的好坏,也决定盘拳的质量。太极拳刚柔相济、快慢相间都是由这两个量表现出来的。

盘一趟拳架的时间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由慢转快的程度就是加速度。这两个物理量在太极拳中都有一定要求,如转关处要慢,过了转关处就逐渐加快,而运到落点时快,以后复转慢,如此周而复始。

在技击中“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创造出有力于自己的条件,都是要求把握好这两个量。

1/1页
吴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