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资料

太极拳教学 简析练太极拳的心静与拳意

练习太极拳讲究的是拳意和心静,练拳若是没有拳意,也是完不成整套拳法的。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太极拳的特点是心静体松,如何找到太极拳的拳意呢?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太极拳教学吧!

练太极拳的心静与拳意

练习太极拳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即要保持心静,只有心静够才能找到拳意,在打拳中周身才能放松。

1、从预备式开始到整套的结束,在全部演练的过程中,思想中都要摒除杂念,静如止水,精神集中,专心致一,澄心静虑。

所谓“一静无有不静”,静可以保持其大脑神经的清醒灵敏,培养人的智慧聪明。拳经中所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精神高深境界,真正是在稳静安好的练拳中悟出而得到的灵敏感应。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一动无不动,太极拳是一项周身运动,练习太极拳对周身起着按摩作用,对人们的健康有积极影响。

2、未随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如这样子才能恢复人在未被事物缠绕之前的自然稳静及天生具有的灵感。稳静之后而后出动,并要在动时仍保持其稳静,不可因动将身心的稳静分散了,这是需要注意的。

3、不但身势放松,而内心也须放松,摒除一切杂念。如此稍等片刻,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

修炼的功夫,关键在静

4、修炼的功夫,关键在静,静才能有灵感。

练习太极拳时,要把工作或生活事物都安排处理好,不要带到练拳中,避免练拳过程中时时牵挂,造成拳法呆滞不顺。

我观察到有些人在心情烦乱的时候行拳走架,练不到七、八分钟,就感觉头晕恶心,身体较为难受。心情烦乱必然影响内气运行,正是所谓“心浮气躁”。

所以说如果在心不能静的情况下练拳,不但起不到健身和长功的正面作用,反而对身体产生负面的有害无益。

稳静的“稳”与“静”

李雅轩先生说:“身势稳静之后,心才能静,神经才能敏感,气势才能沉下去。然后再想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立身中正和气沉丹田这些规矩。”

我认为,身势稳静的“稳”与“静”含有平衡、协调、稳固的由中定入静的内涵,假如身势不够稳,由于人本能的原因,练拳的心思怎能静下来?心静不下来,肢体就松不到位,也影响了拳意。

太极拳名师林文涛先生说了一句对此有领悟的话:“先有定,后有静;没有定的静是假的。”太极十三势当从中定为主,其他十二势为辅,太极拳的每一势,都是先有中定而后有变化。

静了有拳意才是真静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都很快,私心杂念不可避免,要做到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做到太极拳的“静”,就需要较长时间又有效的训练。

在站桩练功或行拳走架的时候,假如头脑没有了生活、工作和其他的杂念,或者好像入睡无梦状态的样子,是不是符合太极拳内涵技术的“静”?

我认为练功时好像入睡无梦状态的样子,这是认识和理解太极拳的练习有偏差,比如有些人眼睛半开半闭、甚至有点摇头晃脑的打拳,还自认心静呢,实则是没有较好的拳意又是精气神欠差的拳病。

习拳时单是头脑没有了生活、工作和其他的杂念,还是不够完整的“静”,或许忘记了“静”的终目的是什么,也或许“静”的层次没得到提高。我经过了多年的练拳实践,得知这样的关系静了没有拳意,乃是 假静;静了有拳意,才是真静。

没有拳意的求静,是虚有“静”字的静态,再静也练不出太极拳的真功夫。练功习拳的求静只是一个手段、一种方法,静不是目的。

静的目的是为了养生和技击,养生的心平气和需要“静”,技击的气和劲顺、用意不用力、以静御动、内外合一、周身一家也需要“静”。练功习拳中充满了拳意,就会使“静”的修炼变得比较实在。

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