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资料

太极拳教学 太极拳掤劲的五大特点

绷劲从另一点讲就是横劲,其主要作用就是将直劲和反击直劲化解掉,这也是在技击中反败为胜的妙招。

当对方以直劲进攻发力时,我应逆着对方的来劲螺旋向上、向外发力,但必须与来劲互呈角度和走弧线,达到使对方之力改变方向或被掤劲击倒。

掤劲要应用好,全赖腰的转换,腰到掤劲自然就会到,腰化掤劲既化。还必须要做到下盘的稳固和灵活,掤劲发力时,心气下沉、足蹬地、转膝、拧裆转腰、转胯、旋脊、转背、旋膀,将掤劲从手臂螺旋发出。

要求周身上下一家,发力要内外一致、意气结合、以腰为轴、螺旋缠绕、节节贯穿、刚柔相济、松活弹抖。真正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四肢百骸皆静。只有这样的掤劲,既不失刚猛之力,而又有灵活之劲。

要想将掤劲应用好,必须要做到不丢不顶,圆活自如。在太极拳技击中讲的丢劲其实也是扁劲,就是掤劲防守不足,刚劲缺少,容易被对方压扁,外掤之劲力度不够,所以也叫软手。

顶劲其实也是抗劲,就是柔劲不足,进攻过度,容易被对方借力或被大力者取胜,外掤之劲用力太过,所以也叫硬手。掤劲要做好,必须注意容易出现的丢、扁、顶、抗这四病,要想克服这四病,就要做到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不偏不倚。

在掤劲时手臂要撑开、撑圆,保持一定的弧度,劲力上要浑圆,方可圆满而又有张力。在任何情况下手臂都要呈一定曲度,做到劲曲蓄而有力,但又不可掤力过大,过大容易失控前倾或被借力。进攻时随机应变、圆转自如,做到有力而不过,柔顺而不软。

要想练好掤劲,必须要先去僵化柔,然后再练柔成刚,只有练到刚柔相济,蓄发相变,对敌应用时才能做到守可自保,攻可取胜。

掤劲不光有掤的外形,而且还得有掤的内劲,如果只有外形没有内劲的充斥,那么掤劲也是空虚的,不堪一击。就好像皮球是圆的,如果充气不足,它只要一受压就会扁下去。所以只有充足的内气支配掤劲,才能做到内外一致,形气合一。

想知道如何找到掤劲,不如先知道如何失去掤劲

初学者由于“掤”的使用不够完善,在练习中经常被对手制约住,也就是太极拳练习者常说到的“掤劲不足”。

“掤”虽然总和“劲”一起念成“掤劲”,但我认为掤是一种“技与劲”的结合,而并非单纯的“劲”。

想知道如何找到掤劲,不如先知道如何失去掤劲。“断劲”就是失去掤劲的方法,断劲也是练习者应该尽量远离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太极拳要求“圆、活、舒展、节节贯穿”的原因。

从太极拳套路的身法要求来看,对掤劲的锻炼是显而易见的。只有“规范、正确的练习”才能符合对掤劲的培养,有助于使掤劲更快的掌握。

就像是常说到的力起于足,主宰于腰,行于手掌,这就是将掤劲发挥到了很好的程度。

很多老武术家身材并不魁梧,但是爆发力极大,有时普通的一击也是常人不能承受的。

他们通常会很得意地讲解:“拳并不重,这是用脚下的劲打的你。”如果先理解了掤,那么捋、挤、按、采、挒、肘、靠,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它们是七道题的话,那么“掤”就是解开这些题的必备条件,而答案则各不相同。

七法的这七个字(捋、挤、按、采、挒、肘、靠)在懂掤劲的人看来,根本就是缩写的句子。

拿“肘”举例来说,就是:“建立在掤劲基础上‘肘’的技法”。完整的理解这一点十分重要。

这样的话,其他的六个字就可以生搬硬套进来了。建立在掤劲基础上“N”的技法,明白了这一点,随后要解决每个技法的含义就会更容易。

2/3页
太极拳的好处太极拳的特点